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中国水泥行业并购重组之后--- 浅谈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的母子管控 8月 21 日上午, 中国建材的高管们再次出现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 与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将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收入囊中。这是继一次性收购 10 家民营水泥企业、牵手江西水泥、尖峰集团等企业后的又一次大型并购。中国建材的并购行为加快了中国水泥行业的产业发展进程。一、行业危机需要整合的出现当走出金顶的“围墙”从营销视角分析中国水泥行业的时候, 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水泥行业存在整体的行业危机,唯一化解危机的方法即通过企业整合形成行业巨型企业,将资源、品牌、渠道、管理等要素进行统一调整,这样才能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从 70 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水泥工业开始其高速发展的历程,从 1985 年到 2000 年水泥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 从 1985 年后我国的水泥产量一直保持在世界首位。 2000 年我国产量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 40%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 2000 年水泥消费也占全球水泥消费的 40% 左右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各地方兴未艾的基础设施建设、商务办公楼、居民住宅、宾馆饭店建筑、厂房等建设历史数据显示水泥需求量的增长直接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成正比, 可见我国水泥的需求量在未来 5-10 年仍将快速增长在高速发展推动下的产业老化现象使得水泥行业, 经过二十多年高速发展的中静的表象下正在孕育严重的行业危机。中国水泥行业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该行业长达 20 多年的高速发展。自从 1824 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发明水泥以来, 水泥产品成为建筑的主要材料至今已经有 180 年历史。即使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 也没有研究出替代品, 使得水泥企业的老板长期以来不用担心出现新产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品的竞争问题而高枕无忧。中国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 25 年中, 水泥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1980 年,中国的水泥总量为 7986 万吨; ? 2003 年,全国水泥产销量超过 7 亿吨; ? 1985 年开始,中国水泥年产量持续居世界首位; ? 1999 年,大小水泥企业达 8000 余家,国家在强制实施关闭小水泥企业的政策后; ? 2001 年,年销售额超过 500 万的企业仍然有 4471 家。中国水泥行业危机还表现在产能与需求比出现较大的负数方面。在中稳的以追求经济质量为目标的时期, 以拉动经济指标为目的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将逐渐下降,市场对水泥的需求与水泥行业的客观产能相比,产能已经大大超出市场的需求。产能过剩将导致一些销售能力低下的水泥企业运行效率的下降, 企业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将受到严重考验。中国水泥行业危机也表现在行业保护降低了水泥企业的竞争能力上。长期以来水泥行业流行政策保护的计划经济思维。政策保护的主要手段, 是通过各级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保护市场。比如, 国家通过生产许可和项目审批的方式来干预水泥企业的数量; 各级政府采取指定本地水泥产品的方式保护本地企业。特别是 1999 年国家实施关闭小水泥的行政手段, 除了小水泥具有能源浪费、污染严重、质量差等“客观”理由外, 为大中型水泥让出市场空间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水泥行业并购重组之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