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边缘的怀旧者.pdf.pdf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简介:黄亚星,女,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边缘的怀旧者———李碧华小说的意识结构黄亚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872 ) 摘要:李碧华的几部长篇小说,她关于爱情、女性、情欲、宿命等的个人意识是复杂而不确定的;关于本土的香港意识看似鲜明而独立,实则并不是其作为通俗消费文化所要刻意去探究的。李碧华的个人意识、香港意识是与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传统的、民族的中国意识交融在一起的,前两者又以后者为根基和源泉。李氏是典型的香港人,她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香港的市民意识———高度发达的物质金钱社会中,个人动摇的人生观、价值观;萌生发展中重寻历史、追认身份的香港意识;充满华夏文化认同心理的、内心深植的中国意识。关键词:李碧华;中长篇小说;意识结构中图分类号:I207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 0677 (2004 )22 00682 07 李碧华是香港当代最受欢迎的通俗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穿梭古今阴阳的题材娓娓讲述富于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但不同于一般的纯言情小说,李氏在爱情之外赋予了作品历史、政治、民族、社会、人性等层面更深的内涵。正如王德威先生谈到“她的想象穿梭于古今生死之间,探勘情欲轮回,冤孽消长, 每每有扣人心弦之处。而她的故事今判的笔法,也间接托出香江风月的现貌。”[1] (p221-222 ) 因此,读她的作品,我们常能看出“剪不断, 理还乱”的香港历史和文化因缘,也在各种个人意识、文化声音和政治见解的对峙、交融和消长中,引发关于个人边缘性、香港身份和国族观念等意识的深层次思考。从文本的叙述寓意,到作者的思维意念,再到文化根源、文化认同递进地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李碧华的意识结构———表层上,个人矛盾而不确定的价值观、人生意识,或多或少源于文化根基的缺失,由此引发她追寻历史地位、本土身份的香港意识,而这些都回溯到民族历史根源和华夏文化认同的中华意识上。可见,个人意识、香港意识、中华意识三者相互碰撞、交叉与融合,共同构成了李碧华的意识结构。一、个人意识李碧华的小说常给人以“瑰奇诡异”之感,无论是现代故事还是古代传说,在她那里都变得复杂而带着真相的丑和残酷的美。那种“用一些被社会鄙视、从事被社会鄙视的行业的人物,来创造一段既具魅力又琐碎不堪、既惊天动地又一文不值的历史”[2] (p51-52 )的风格, 那种重写传奇中的人物、开掘被压抑的弱者之心理的意向,那种不断重复的机缘、宿命、对历史循环往复的无力感,都让人对她的爱情观、人生观、人性观、价值观产生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感。(一)“爱情”观念“爱情”是李碧华作品的主题,痴男怨女是其中的主角。她既塑造《秦俑》里为爱三世等待的蒙天放,《胭脂扣》里殉情又还魂寻找爱人的女鬼如花,《诱僧》里义无返顾牺牲的公主红萼,让他们怀着“痴情绝恋”、“抵死缠· 8 6 · 华文文学 20041 21 (总第 61期) 绵”的古典爱情观,又不让故事沉溺于简单的爱情至上,而是反讽地表现女性的心机和妖娆,男性的懦弱、动摇、好色、自私和自大。李碧华嘲弄男女爱情的欺骗性质与山盟海誓的虚伪矫情,“那些温柔誓语,那些风花雪月, 那些雨丝和眼泪,那些‘爱情’,原来因为幼稚!”[3] (p375 )她恶作剧地写古代爱情生死相许、缘订三生背后的难堪真相和现世爱情更加无趣窝囊的平庸。《胭脂扣》中说“我们都不懂

边缘的怀旧者.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