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与 童 心 对 话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邵雪晴
摘 要: 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说给写开路,创设情景指路,观察阅读铺路,日忆日记引路,多鼓励促上路来探讨走入学生心中,和童心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 说 , 情景, 观察 ,阅读 ,日忆, 日记 ,鼓励
“夫童心者,真心也。”在我们的身边,谁拥有“童心”呢?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张灿烂的笑脸,洋溢着童趣的天真!他们白璧无瑕,他们是心灵的一片净土!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感受阳光,感受雨露,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张笑脸!让他们尽情徜徉在童年的乐趣之中。用他们可爱的思想,稚嫩的笔把生活感受表达出来。不需要瑰丽的辞藻,也不需要虚浮的技巧,更不需要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只是顺其自然,任凭思想感情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说给写开路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的感受。如上完《诚实的孩子》后的扩展活动中,我问孩子受到什么启发?有个孩子说“我也做错过事。”我抓住本课的理念及时夸奖他也是个诚实的孩子。紧接着我在班里开展了一项“人人争做诚实孩子”的活动,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曾经做错过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述说了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然后我进一步诱导:“刚才同学们‘争做诚实的孩子
3
’的活动搞得很好,要是能把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一节课下来,多数孩子都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写出来了,而且完成得比较出色。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得内容先说出来在写。每次作文前“说”的热身,无疑给作文丰富的天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在一番痛快淋漓的讲述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写作文是那么容易。于是我稍作指导,那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便活跃纸上。
在平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课下呼吁孩子多和同学、爸妈、老师沟通交流,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二、创设情景指路
能牵动情感中产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因此选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做文章,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让学生当主演,老师当“导演”,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每次作文指导课,根据体裁、内容、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
譬如,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作文课——
铃声清脆,老师健步走上讲台,抑制不住喜悦之情,眉
与童心对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