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 筠连县胜利街小学 黄成会 众所周知,教具和学具具有直观形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正是如此,学具经常亮相在课堂 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如果运用得好,对于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 和促进思维发展, 的确是个重要的好方式。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学具的使用,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学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学具, 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 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能使教学内容容易被学生理解和 接受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 让学生 准备长方体学具,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 6 个面,接着出示长方体框架 学具,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 他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 相交于 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行成 利用学具可以形象直观的表达意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认识 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 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去感 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 生积极探索, 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形成科学 的概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概 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 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 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 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学习了分 米了以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 ;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 用物品的面积等。
四、利用学具,提供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传统的教 学大多是在教师的控制下, 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师一个接一个指令性的 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 。窒息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热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儿利用学具操作,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 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 的见解,述说独到的看法。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 能促进学生自己的发现、 理解抽象的数学知 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 内在联系,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
用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述、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六、使用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科学告诉我们: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左半脑分管支配右半身 的活动;右半脑分管支配左半身的活动。
浅谈数学学具的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