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花世界《赠刘景文》教学琐记
花花世界《赠刘景文》教学琐记
花花世界发表于
在我眼里,《赠刘景文》这首诗歌放在二年级让学生 理解显然有点难度,既然如此,那我也只好追求不求甚解, 模模糊糊了。这是苏轼送给他朋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歌,意在 告诉他的朋友,尽管秋天有很多的萧条与落寞,但同时秋天 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读着读着,脑海中闪现的是两重完全不同的画面:秋天 的悲凉与丰收的喜悦。于是,教学中,也努力让孩子明白, 秋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神奇魅力的季节。
“荷叶枯萎了,菊花也凋零了。这是一种多么凄凉的景 象啊!在萧瑟的秋风中,你还看到哪些枯寂的景色呢?”
“秋天到了,小草也枯萎了!”
“秋天里,树叶也落了。”
“秋天到了,那些大雁和小鸟,都飞到南方去过冬了。
此时,或许是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的话语中没有了那 种充斥着幻想的绚丽,有的是那平添一份沉重的悲凉。
我话锋一转,“然而,人生无处需尽欢,苏轼告诉他的 朋友刘景文,秋天却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读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说:
“难道,在秋天里,仅仅只是橙黄橘绿而已吗?”
冰火两重天的概念一一落寞的凄凉与丰收的喜悦,在此 时重逢了。
“秋天,满山的枫树换上了火红的衣裳……”一一景美。 “天气也变凉了,没有了盛夏的炎热……”一一气候美。
“田里的稻谷丰收了,农民伯伯高兴极了……”一一丰 收美。
于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感慨油然而生。
但,过后,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我知道,少的东西, 必定是我缺乏的东西 底蕴。没有了底蕴,无法解读苏轼
内心的孤寂与朋友之间的悲情,无法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意 境有效地和作者形成共鸣,更无法引领孩子走进诗歌之中。 继而一想,如此悲情,有必要让孩子去承受吗?
读吧。读好它,让这些所有的种种,都到九霄云外。
花花世界《赠刘景文》教学琐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