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及意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二)城市的功能 1、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关系 2、城市功能的划分一般功能——具有普遍意义特殊功能——特有的,因城而异基本功能——对外非基本功能——对内主要功能——起决定作用——性质辅助功能——必不可少(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国民经济职能方面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两方面认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历史发展依据: 1 、区域地理 2 、资源广义与狭义 3 、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 4 、区域内城镇的职能分工 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四)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1、考虑区域条件的影响 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应注意的问题(1)共性与个性(2)性质与功能的发展变化(3)对现状城市功能的认识(五)城市类型按性质分: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按规模分:特大城市 100 万以上大城市 50-100 万中等城市 20-50 万小城市小于 20万三、城市人口规模(一)城市人口的含义与组成 1、含义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是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服务对象。 2、组成常住人口、非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人口普查资料城市人口:居住三个月以上(二)人口的调查分析 1、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按年龄分组、百岁图(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的组合情况。(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产业与职业构成(6)文化构成(三)城市流动人口特征、调查方法:统计资料、普查资料、公安局、计生委等(四)城市人口的变化 1、自然增长 2、机械增长 3、平均增长速度(五)城市人口规模估算 1、基本原理——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2、方法: (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3)递推法(综合平衡法) (4)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 (5)环境容量法(6)线性回归法(7)计算机模型三、城市的用地规模 1、计算: 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2、指标:国家规定Ⅰ ~75M 2/人山地Ⅱ ~90 M 2/人Ⅲ ~105 M 2/人Ⅳ ~120 M 2/人北方、小城市一般 100 M 2/人第七章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一)概念 1、布局结构指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德内在关系。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德高度概括。 2、布局形态是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经济地理是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布局)、形状(外部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一个空间系统。 3、城市形态要素物质: 街道、街坊、节点、标志点、天际线、伸展轴、用地形态等; 非物质:活动者及其社会结构、功能意义、空间品质、生活方式和行为心理、风俗民情等。(二)城市形态类型 1、以用地形态分集中团状、带状、星状放射、一市双城、分散布局 2、以道路形式分格网式、环状放射状、星状、组团、带状、环状(三)影响城市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1 、自然因素 2 、经济因素 3 、社会文化因素 4 、区位与交通因素 5 、性质、规模与行政区划 6 、政策、规划控制(四)城市布局结构与其它结构的关系 1、布局结构与功能结构功能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结构的调整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 2、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布局结构城市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 3、布局结构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的单元结构 4、布局结构与生态结构
总体规划课件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