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榆耳(Gloeostereum+incarnatum)的生药学应用研究.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的生药学研究姓名:马珊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包海鹰 20080601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的生药学研究{两芰本论文对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etImai)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来源方面,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皱孔菌科(Meruliaceae)、胶韧革菌属(Gloeostereum)的真菌。干燥的子实体入药。性状鉴定,新鲜的野生榆耳子实体耳形,胶质,(13)cm,,上表面肉粉色且密生污白色至土黄色绒毛,厚约lmm。下表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泡状突起,直径1×1-3mm,呈放射状排列。断面胶质,肉粉色。气微,味淡。栽培榆耳的不同之处是,子实体个体大小较平均,,。5era。上表面绒毛较长, -2mm,污白色。下表面浅橘红色。干燥的野生榆耳子实体极为坚硬,不易折断,且子实体体积变小,直径2-3(5)cm。折断面凹凸不平,有蘑菇香气,味微淡。水试体积变化很小,浸出液颜色为红棕色,且在R 光下呈现黄绿色荧光,将其晾干体积变化不大。栽培榆耳的不同之处有,于后较峰硬,子实体大,。,浸出液颜色为淡红棕色,晾干后呈薄片状且很脆。产地方面,野生榆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和吉林省。其中以四平市叶赫镇分布量较大,吉林省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栽培榆耳的产地则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蛟河市天北镇和四平市叶赫镇两地,其年总产量可占市场总量的70~80%。采收期方面,野生榆耳一年采收一次,7—9月产生子实体;栽培榆耳一年采收两次, 春季6-7月,秋季9-10月为宜。都是平摊晒干。显微鉴定,榆耳子实体结构分为上表层、中间层和子实层三部分。上表层由菌丝束构成,中间层的菌丝富有锁状联合。其中中问层存在的大量气泡状空隙是引起子实层表面泡状突起的原因。野生榆耳子实层担孢子较栽培榆耳多。化学成分方面,榆耳子实体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在50。C下提取三次,将提取液合并、浓缩并滤去沉淀,加入等倍量硅胶,水浴蒸干。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索氏提取三次,提取液分别合并、浓缩,得初提物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丙酮层、甲醇层和水层六个组分。石油醚层于4"C下静置72小时,析出物用乙醚纯化,得化合物l。氯仿层经硅胶柱吸附,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2:0,5)溶剂系统洗脱, 得到6个部分,部分3再次上硅胶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7:)溶剂系统沈脱,得到5 个部分,部分2中得到化合物2。丙酮层室温静置72小时,析出结晶,经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3。’所得化合物经理化检识、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依次为麦角甾醇、11—0【一戊烯基一2,9,16一十八碳三烯、甘露醇。其中,11一Q一戊烯基一2,9,16一十八碳三烯为新化合物。理化鉴定,榆耳中可能含有黄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甾醇及三萜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类化学成分。经薄层色谱分析,单体化合物2可作为榆耳的鉴别的特征成分。此外,榆耳粉末出现微量升华现象,其生成的黄色霜花状结晶为挥发油类物质。含量测定,榆耳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及多种微量元素,但采自四平市叶赫镇的野生榆耳及来自蛟河市的栽培榆耳中分别铅和砷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量。经气相色谱分析, 两者的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限量。药理作用,采用纸片法对榆耳石油醚层、氯仿层、乙酸乙酯层、丙酮层、甲醇层、水层和单体化合物2进行体外抑菌率的检测。结果表明,25 923 和大肠杆菌E兀R£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甲醇层抑制率最高,具有量效关系。除氯仿层、丙酮层外,其它组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04l ermc抑制作用不显著。丙酮层(84 mg/mL) %,不具有量效关系。石油醚层六个浓度和乙酸乙酯层(50 mg/mL、25 mg/mL)对大肠杆菌ER。砒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庆大霉素,其中以石油醚层(30 mg/mL)的抑制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氯仿层(50 mg/mL)对大肠杆菌酽。%。氯仿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819 NMAl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变化, 在50mg/mL时抑制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乙酸乙酯层(50 mg/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19 %,呈

榆耳(Gloeostereum+incarnatum)的生药学应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