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中国(zhōnɡ ɡuó)山水画之山石画法
第一页,共13页。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黄山(huánɡ shān)
比较(bǐjiào)这两幅图
第1页/共13页
第二页,共13页。
石分三面(sān miàn)
画石是画山的基础,因此因从画石头开始。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但是(dànshì)人们一般只看得到三个面,而山的形状不规则,凹凸不平,是个多面体,所以能在三个面中看到许多小面,看起来就丰富具立体感。
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讲:“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一般说来,阳面线细墨淡,阴面线粗墨浓,通过勾墨线可以大体表现出山脉的阴阳向背。
先淡墨勾线
后浓墨画一遍
步骤:先起稿(qǐ gǎo),然后勾墨线;
第2页/共13页
第三页,共13页。
山石的构成(gòuchéng)
山石的构成大概分两类:
以俊俏(jùnqiào)山石为主的,多用硬线条表现;
以土或碎石为主的,多用柔线条表现。
直线(zhíxiàn)硬笔大刀斧劈山石
直线(zhíxiàn)硬笔小刀斧劈山石
曲线软笔披麻皴山峦山坡
第3页/共13页
第四页,共13页。
基本(jīběn)方法:
勾、皴、擦、点、染
山水画 现代(xiàndài) 马骏
山石的画法(huà fǎ)
第4页/共13页
第五页,共13页。
勾
勾法就是用笔(yònɡ bǐ)以线表现为主,主要作用于轮廓及结构明确处。在山石的塑造中作为其骨构表现的用笔(yònɡ bǐ),决定着山石的形态结构。
第5页/共13页
第六页,共13页。
皴
皴法,是用来表现(biǎoxiàn)山石,树皮的体质、纹理的表现(biǎoxiàn)技法。在山石法中比重最大,类别繁多。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
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yǔdiǎn)皴,豆瓣皴等等。
将其概括为三大类:披麻皴,斧劈类,点皴类
(cun)
第6页/共13页
第七页,共13页。
擦法主要是发挥笔笔松柔、枯即虚毛的特性,对勾皴的山石进行质浑、苍莽的表现。擦法用笔无定式,以松散之笔写斫,揉按、扫指。其轻重、快慢均以塑造的变化而灵活掌握。总以自然,松爽为好。
具体作业时,要掌握施擦部的干湿程度。干纸施擦、笔触、墨迹清晰(qīngxī),苍莽的意味更重。湿润的纸绢施擦,效果相反,融活浑化的意趣更浓。技巧在干湿程度的火候掌握中。
擦
第7页/共13页
第八页,共13页。
点
点法在国画的塑造中,点子与线条一样,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相对线条、点子的特性(tèxìng)更灵动,故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山石的表现中,点法除了配合勾、皴擦、染形成皴法表现之外,也直接从形态上以苔点、草迹、落叶、腐土、远树等一类面目,对山石形象进行生动、丰富的塑造。
第8页/共13页
第九页,共13页。
染法的作用在山水画中,可分为墨染和色染两种,主要是丰润笔墨、统一画面、调合气韵。在水墨、浅绛的形式中,重在对塑造(sùzào)物的骨构进行渲罩。方法是渲染与潮染。选用颜料,以透明度高的墨与水色为主
染
第9页/共13页
第十页,共13页。
中国山水画之山石画法实用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