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镇辖 15个建置村,分属于原四甲、五甲、七甲 3个片村与八甲、庄桥 2 个自然村。常住总人口 10442 户41277 人。其中男 22310 人、女 18967 人。每个片村与自然村均由几个大姓为主组成。四甲以林氏、孔氏、汪氏为大姓,五甲以孙氏、叶氏、章氏、沈氏为大姓,七甲以项氏为大姓,八甲以杨氏为大姓。所列姓氏,以建置村为单位,介绍各个姓氏始祖迁徙、宗族内历代知名人士,及宗祠、谱牒、族规家训等情况。所据的资料,来自各姓氏宗谱。姓氏以人口多少排列,无谱不列。第一节庄桥村庄桥村,原称钟桥,位于沙城镇西南面,大罗山支脉-钟山山麓,村前村东有沙溪盘绕。村东有初建于明成化二年(1484 )石板桥。至清代时,以钟山与石桥两者而取名为“钟桥”。村以桥名。文革改称为“庄桥村”,一直沿用至今。庄桥村依山傍水,单向出入。东至永阜村和永强大道,南与天河镇交界,西依大罗山, 可通天柱风景区。北靠横塘山,有横塘路通往郑宅村。地域面积 平方公里, 居住面积 平方公里,耕田面积水田 164 亩,旱地 251 亩,山地 1000 多亩。常住 186 户, 777 人,外来人口 1000 多人。庄桥村有林、孙、张、孔、叶、王、郑等姓居住。林为大姓,占全村人口 %。居民集中在“中天柱路”两侧,村内有沙河路、钟桥路、横塘路;还有上横巷、下横巷两条小巷。河流有沙河连接横塘河直通入永强塘河。村民以农为主, 现在有在外经商的,有兴办家庭企业的,有的发展为规模型企业,几年来村民的生活大大改善。庄桥村古迹较丰,有重建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 )牛桥,村民称新桥;《光绪永嘉县志》有记载的钟桥。村西山垅中,古称避风港——螺丝岙,村民称岙底。岙内有先人建造的人力岩石“榨油厂”遗址;有传说为仙人挑来的两秤锤岩,一在南山脚,另一于北山脚;岙底山脚的岩石上还留有古代渔民栓船只的石窟(近有人考证为古栈道遗址);有百步石云梯。' v8 [2 p0 q% w9 `: |1U 庄桥村自然风景优美,村前有两棵几百年树龄大榕树,东榕边有建于嘉庆年间的三港观,前后两进,内有戏台,是老中年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观内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八月十五,各演庙戏三昼夜。钟山脚有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钟山寺;村东有林氏宗祠;村后有沙城高级中学。 1985 年至 1997 年期间,天柱路、横塘路、上横巷、下横巷全建成水泥路,在中天柱路两旁建绿化带和花坛,在村委会大楼后设置休闲健身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C! Y$ j4 x4 a3 r2 u; ~/l 第二节永阜村永阜村系沙城镇最南的一个村,南与天河镇高轩村相邻;北与永恩村接壤,东临东海,西以横浃河为界。常住 562 户,2530 人,外来人员 1000 多人。耕地面积 1260 余亩。& A/ w3 ^2 K" j( s- b( ]$ a/ z8R 永阜村历史悠久,宋代时已成村落。共和国建立前称联甲乡一保。共和国建立后称联甲乡四甲一村,简称四一村。1982 年改称永阜村。有林、孔、蔡、姜、刘、王等姓村民居住,林氏与孔氏为大姓。村中有“上个坦”、“下个坦”地名,上个坦林氏居住为主,下个坦孔氏居住为主。村前有一条门前河,上通庄桥沙河, 下通塘河,又通屋后龙浃头。在公社化后,天柱水库的水对村前后稻田自流灌溉。村有八份山,共和国建立后改为四一林场,以种植茶及杨梅为主。下有海涂。村民多数以农业为主,兼涂头涨泥塘、涨虾子及晒盐等业。改革开放后,村民兴办家庭企业,经济逐步发展,生活质量改善。永阜村有信善堂、元坛庙(又称双连殿)。元坛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 1631 ), 保持原有建筑风貌。信善堂、元坛庙经释道教部门登记注册。有林氏宗祠(又称浦河乐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497 ),乐园前有一对旗杆夹,乐园中有舞台,雕梁画壁,是村民的休闲场所。 1993 年建成颐乐亭, 1995 建成长乐亭,两亭中都有电视录像及棋牌桌是老人活动场所。 2001 年建成一座农贸市场,方便村民的生活需要。! _! i% m$ ?3 H8 u' R+ n0A 2 p6 F. F- a$ d7 U${ 第三节永恩村永恩村位于沙城镇南部,北邻烟台村,南接永阜村,东临东海,西靠墓台、横塘山,是四甲中心。村域面积 平方公里,住宅面积 225 亩,耕地面积 1187 亩, 山地 27亩,滩涂 2246 亩,已被征地面积 977 亩。常住户口 488 户, 2217 人, 外来务工人员 1300 多人。有孔、汪等十三个姓氏居住。孔姓为孔子后裔有 190 户,900 多人,每年孔子诞辰日举行隆重祭孔。近期四甲片村孔子后裔 500 多户, 捐资 400 多万元,筹建四甲孔庙,择定 2009 年农历正月十九日动工。永恩村民国前属华盖乡—都四甲,民国前期改华盖乡为镇海乡二村,民国后期
龙湾区沙城街道姓氏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