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德育故事(叶玉青).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案例------寓德育于故事中
案例:学生课管课堂上爱说悄悄话,且屡禁不止,常使我感到非常棘手。对此,我也苦口婆心说教过,用谚语“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废话多的地方知识少”激励过,开班会讨论过,但收效甚微。后来,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个小和尚想拜一个道行很高的老和尚为师。老和尚说通过“禁口”考试即可收为徒弟。“禁口”就是通过一个地道,从走进去到走出来不许讲一句话,四人都认为容易,当他们从地道快出来时,不巧一阵风吹灭了手中的蜡烛。第一个很惊慌,脱口而出:“呀,灭了!”第二个拽了一下他的衣服,提醒到:“师傅不让说话!”第三个人随手给了第二个人一巴掌:“不让说话你还说!”第四个人泰然自若地来了一句:“我反正什么都没说。”最后因都违规而未被录取。学生听后,先是忍俊不禁,接着窃窃私语,过后我问学生明白了什么,有的说明白了“遵守纪律应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有的学生说明白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此以后,自习课上,那些爱说话的同学每当有了说话的欲望时,一想到那些可笑的小和尚,就闭口不言了。自习课的纪律好多了。
又如:一次,在课间我发现有些男生在操场草皮上用手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坑。我问:“为什么要挖坑?”有个学生答:“做陷阱。”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解放军挖陷阱的故事。然后问:“解放军为什么要挖陷阱?”“消灭敌人呀。”“我们在操场上挖陷阱能干什么?”学生纷纷答道:“害人害己”“不讲卫生”“影响我们锻炼”等等。他们马上填平了小坑。
反思: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它不是传统的刺激
----反应模式。他认为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自我组织的人”,每一个人都“构造”他自己的发展,而同时也受到他从前获得的结构的影响。他强调儿童的道德知识一定是他积极的道德思维的产物。所以西方的一些教育家主张,道德知识、道德原则不能直接教给儿童,也就是不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我的德育故事(叶玉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