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竟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无边的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14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1950年春,作者随军进入云南,此后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本文写于1977年,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的号召。这让作者想起了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那深山里的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无形中一股力量使作者拿起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背景介绍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发现小茅屋(1-8)
二、投宿小茅屋(9-12)
三、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13-27)
四、修葺小茅屋,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28-36)
五、热情赞美(37)。
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以分为: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谁踏上过这“驿路”?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
目的
做好事时间
1
2
3
4
5
小组合作:他们分别在这驿路上做了什么?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
原因
做好事时间
1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受哈尼姑娘的精神感动
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为小茅屋送粮食
方便路人
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
3
一群哈尼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接姐姐的班
几年前,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战士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同志学习,方便路人
十多前路过时
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的精神感动
小茅屋盖好后至她出嫁前
他们分别在这驿路上做了什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插叙
插叙
一、踏上“驿路”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人入胜
,使所写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加充分
一、踏上“驿路”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帮我们把课文复述一遍?
争做故事传承者!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九分。
《驿路梨花》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