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心理应激状态及心理干预
宣汉县土黄镇三胜中心校
李建华
一、应激障碍的概念和定义1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这一概念在我国职业卫生领域首次出现是1993年,詹承烈在《劳动卫生学》第三版中将其归类为“过度心理紧张有关疾病”。
Putnam的研究认为:68%的人一生之中都会经历一次以上的重大精神创伤。%~80%的人会发生PTSD而导致明显的甚至长久的心理痛苦。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或人为灾难,从职业接触的角度而言,工业毒物、严重事故、外伤以及其它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事件均可引起PTSD。
2、诊断标准: 198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统计诊断手册》DSM-III(第三版)中确立了PTSD诊断标准。1993年PTSD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十版)。
ICD-10诊断标准如下: (短期或长期),该事件和情境具有特别的威胁性或灾难性, 当事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危及生命或生理功能完整的应激事件可使每一个经历者普遍感到痛苦。
B. 重现以往创伤事件,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生动的记忆、重复的梦境,或者当暴露于与应激原类似或相关的情境时再度体验到痛苦。
C. 逃避任何可引起创伤联想的刺激。如拒绝、害怕重返可引起创伤回忆的环境, 社会生活退缩(如避免社交或情感麻木)病人暴露于类似或相关的情境时,表现出明确和主动的回避(avoidance)症状。该症状在暴露于应激原之前不存在。
:(1)不能回忆起暴露于应激原时期的部分或全部重要事件。(2)心理敏感度和警觉性(arousal)持续增高(如易激惹或惊吓反应) (暴露于应激原之前不存在),表现为下述任意两项症状: (a)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b)情绪不稳或易怒(c)注意力难以集中(d)过度警觉
事故心理应激状态及心理干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