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生评教制度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已经成为了学术界争论热点,研究范围广泛且丰富。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本理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结果的可信度以及使用范围等。但是在“学生评教权”的问题上,业界鲜有研究。
关键词:学生评教;综述
“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量的价值判断。学生评教结果最主要的用途在于改进教学。
一、学生评教制度研究发展状况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召开“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评教推动高等学校和谐发展”学术年会。会议提出了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学生评教经常成为学生代人评教;学生评教工作的形式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学生评教工作常常被误用为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手段,并且把学生评教的结果和教师本人的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以及职称评定等挂钩;学生评教制度的设计存在着漏洞等。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就“学生应该是学生评教的主体”、“学生评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更加“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等三个方面达成共识。这次学术年会的成果给教学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从2007年开始,每年在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学生评教”的论文均不少于110篇。
二、国内外学生评教制度研究述评
国内外针对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评教的重要性研究
国内外的教育学家对于学生评教的重要性都给予了肯定,认为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并且将学生评教的结果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当中。
(二)学生评教的可靠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具有可靠性。早在1977年,Feldman就已经证明,当参与评教的学生数量足够多时,其可靠性胜过最好的客观测验。1980年,Marsh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评教的结果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国内学者对于可靠性的研究,立足于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使用同样的方法在国内高校中进行验证。
但是“The Doctor Fox Lecture”研究首先对学生评教的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学生容易根据印象打分,不够客观。由于该研究存在问卷设计上的缺陷,使学术界产生了质疑,同时推动了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对于学生评教可靠性质疑的声音,集中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发言权以及学生评教会影响师生关系这两个方面,由此衍生出对学生评教权的研究。
(三)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
(四)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研究
现阶段,学者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达成了几点共识,即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及简易性的特点,并且避免出现学生无法实际感受、观察与测量的项目。国内高校基本采用网上测评的方式获得学生评教数据,指标体系是否简单易行非常重要。
国外两个学生评教经典指标体系是,1987年,由Marsh首先提出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Student’sEvaluationofEducationQuality)SEEQ;Way
国内外学生评教制度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