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李宁”回归
经历了大起大落,在关键时刻,创始人李宁的回归,去库存、聚焦品牌,使得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三年的养精蓄锐,继2018秋冬纽约时装周后,中国李宁6月21日在巴黎?r装周再现经典传奇。纽约时装周“悟道”引发李宁热,巴黎时装周“中国李宁”又带来新风潮。经历了大起大落,在关键时刻,创始人李宁的回归,去库存、聚焦品牌,使得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品牌转型失误
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积极影响,,。
2010年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在这个时刻,李宁公司启动了一次重大的品牌重塑工程,放弃了使用10年之久的“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传播语,改为“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这一品牌口号也被看作是李宁品牌精神的又一次升华――李宁全面拥抱“90后”。然而,这一全面的品牌更新并没有受到市场的热捧,而是饱受质疑。
禾生品牌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刚表示,李宁一系列迎合90后年轻受众的品牌形象,不但失去了之前广泛的70后、80后人群,而90后消费者也未必接受李宁。因此,李宁的品牌重塑战略遭遇了全面的危机,一夜之间李宁的前一代产品都成了过气的产品,定位70后、80后的老产品都成了库存商品。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品牌的年轻化不仅仅是口号化的叫卖,也不是简单的诉求这个品牌属于哪个人群,用品牌属于哪一个人群这种过于直白的方式区隔自己的目标受众,显得非常生硬和业余。”李文刚坦言。
除了品牌战略出现了偏差,李宁的产品定位也出现了问题。2008年以后,随着李宁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销售收入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的产品定位开始全面高档化。李宁在2011年以后价格开始全面提升,主流的产品单价从250元提升到390元以上,定价全面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接轨。然而,消费者并不接受李宁的全面“高档化”,全新定位的新产品遭遇了市场的排斥。
,,危机全面爆发:品牌重塑失败,产品定位失误,渠道过度扩张,库存高企,高管地震,全面裁员,一直顺风顺水的李宁遭遇巨大的危机。
之后的几年,李宁公司走上了艰难的调整之路。,,专卖店的数量也从巅峰时期的8000多家缩减到2015年的5600多家,库存积压严重,连续多年亏损。直到2015年,持续亏损三年的李宁才开始扭亏为盈,但是销售收入与巅峰时期的2010年依然差距甚远,对于李宁而言,一系列错误的战略选择让自己走过了失落的5年,也让这个中国运动第一品牌在2012年的时候失去了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安踏。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品牌重新回归
经历了重大挫折的李宁公司在2015年,也就是李宁公司成立25周年之际重新启用“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这代表李宁品牌的回归,标志着李宁公司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的战
“李宁”回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