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大纲
第2单元 不等式(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1)要注意与初中不等式内容的衔接,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2)通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
(3)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区间的概念
√
一元二次不等式
√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ax+b<c(或>c)]
√
第3单元 函数(12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函数的概念
√
(1)要结合生活及职业岗位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等知识
(2)通过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
(3)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
函数的单调性
√
函数的奇偶性
√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
第4单元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有理数指数幂
√
(1)有理数指数幂要与整数指数幂知识衔接
(2)通过幂与对数的计算,培养学生计算工具使用技能;结合生活、生产实例,讲授指数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
幂函数举例
√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
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lg N,ln N,logaN)
√
积、商、幂的对数
√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
第5单元 三角函数(1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角的概念推广
√
(1)通过周期现象推广角的概念;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讲授要与锐角三角函数相衔接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技能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重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弧度制
√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2α+cos2α=1、tan α=
sin α
cos α
√
诱导公式:2kπ+α、-α、π±α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
√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利用计算器求角度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
第6单元 数列(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数列的概念
√
(1)数列概念的引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学习都要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
(2)通过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教学,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
数列实际应用举例
√
第7单元 平面向量(矢量)(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平面向量的概念
√
(1)平面向量概念的引入要结合生活、生产的实例进行
(2)通过平面向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
平面向量的内积
√
第8单元 直线和圆的方程(1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
(1)要加强本单元知识与工程问题的联系,使学生体验解析几何的应用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用坐标法解决直线、圆的相关问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
√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
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