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忆长沙火车站的修建.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忆长沙火车站的修建
历史机遇,铁道部领导厚爱有加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湖南省和铁道部曾多次动议将长沙小吴门火车站迁移,重建新站。
1974年,经国家计委立项,铁道部批准了广州铁路局修建长沙火车站的计划。为了确保完成这项建设任务,1975年4月,长沙市成立了长沙铁路新客站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李照民任指挥长。指挥部共有工作人员300多人,全部是从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铁路系统抽调来的。
时任铁道部部长万里对长沙火车站的建设十分关心。1974年9月,他就火车站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作了专门指示,要体现“一是长沙,二是车站”,“要比北京站小一点,比广州站好一点”。1975年5月,万里指出,全国要集中财力物力保证毛泽东家乡的这一重点项目建设。
由于长沙火车站的建设是在铁道部和广州铁路局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故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车站大厅要挂毛泽东像,就把画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的艺术家请来了;贵宾室要布置国画,就请到了著名画家关山月。请这些艺术家来,我们都只负责吃住,不给报酬,他们都把这看成是一项非常光荣的政治任务,非常乐意并认真对待。
政治任务,车站设计独具匠心
长沙火车站建设的筹备工作开始了,我作为筹备组成员,先后到广州站、北京站、天津站、成都站等大型车站考察,多方收集意见。根据当时的设计,长沙火车站接待客流量为每天3万人次。考虑到湖南是毛泽东家乡,铁道部要求长沙火车站建设得好一点,要参照当时全国最好的北京站和广州站。当时,将站房面积定为2万平方米,这在当时规模是很大的。
修建长沙火车站的政治意义非同一般。1975年5月3日,万里提出,长沙是毛泽东早年革命火种的播撒地,湖南又是毛泽东家乡,长沙火车站的设计,应该把高度的政治性和精巧的建筑艺术结合起来,要求长沙火车站的造型能表达“星火燎原”这一主题思想。
钟楼是整个立面的造型中心,因此其风格在整个设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决定钟楼顶部采取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即用三重檐琉璃瓦顶,但檐口不起翘,不设曲线,使其在体现传统之中又增添新意。根据当时长沙城市规划的需要,钟楼在车站顶部的中间,正对着五一路中轴线。音乐选定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东方红》,表达对毛泽东的热爱。
当时最让设计者纠结的是火炬的火焰造型。火炬的火焰到底该朝哪个方向飘?从审美角度考虑,火炬的火焰应当具有动态的飘逸感。如果把火炬的火焰飘向右边,怕有右倾主义的嫌疑;如果朝左边飘动,又有“左”倾主义的顾忌;如果火焰往东,担心被误解为西风压倒东风;如果往西,又会有人说是向往西方。折腾了很久,火炬的风向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只好集体讨论。可讨论来讨论去总也商量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为了尽早定下方案赶工期,万里最终拍板,拿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异议的方案――没有风,火炬火焰冲天燃烧!
齐心协力,广大干群义务劳动
1975年11月1日,施工队伍正式进场开工。
长沙火车站选址于长沙东边的一片郊区,当时属于郊区五一、火星两个生产大队的地域。除省储备局三三五处、省广播

忆长沙火车站的修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