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第一页,课件共30页
一、理论反思
反思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普及”走向“提高”的发展阶段,教育的两大核心目标是: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均衡发展一方面涉及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涉及人的发展方式、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
●优质发展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
第二页,课件共30页
●综合实践活动对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利于处理
----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的关系
----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第三页,课件共30页
反思二:实践教育的教育价值观念
“正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和“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相结合;
----经验具有两重意义:作为结果的经验、作为过程 的经验。
----经验有教育性和非教育性之分。经验要有教育性,其基本条件是反思和理性化。
第四页,课件共30页
●作为学习的“研究”:指向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品质与方法论);
●作为学习的“社区服务”:指向的是社会理解和社会责任;
●作为学习的“社会实践”:指向的是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第五页,课件共30页
4. 核心价值:5“i”
(1)information,信息搜集与处理
(2)interest,兴趣培育
(3)inquiry ,探究能力
(4)intelligence,智力发展
(5)intuition,感悟提升
第六页,课件共30页
反思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知识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实践取向的知识观。
”,告诉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 world)”,而不能使人获得“进入世界的知识(knowledge of -and-in the world)”。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要让学生把知识作为“事实存在”来接受,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与世界的关系。
第七页,课件共30页
2.“科学知识”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义,它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
第八页,课件共30页
,以及“假定性的意义”。赖欣巴哈(Reichenbach,H.)说:“一切知识都是概率性知识,只能以假定的意义被确认。”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要求学生接受知识自身固有的假定意义,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第九页,课件共30页
,是基于实践的逻辑学习和意义学习,而不是符号学习。
意义系统
逻
式
符
表
辑
形
号
征
第十页,课件共30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