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凭借汉语述说了“真、善、美”的世界。加强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一个精神的底子”。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三种倾向:一是退化为“死记硬背”课,甚至连译文也让学生一字不落地背出,殊不知,“课程标准”强调的“背诵”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二是窄化为“说文解字”课,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翻译,以应付考试,真可谓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其结果必然是肢解古诗文,而且肢解的细碎程度较之现代文更甚更惨,以致学生兴趣索然,昏昏欲睡;三是深化为“道德启迪”课,受内容决定形式或思想指导语言的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好用“知人论世”的解读方式,广泛拓展与作者、文本相关的背景材料,伪圣化的说教令学生对古诗文敬而远之。
为了重新审视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笔者尝试把汉语形象的概念引入古诗文教学的思考,希冀对当下的教学有所裨益。
所谓汉语形象,就是指汉语的修辞性形象,它是汉语组织在语音、文法和语体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富于表现力及独特个性的美的形态。按照王一川先生的说法:“修辞,在这里指调整和组织言语以便造成社会感染效果的方式及过程。作为一种修辞性形象,汉语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被精心调整和组织起来,以便成功地实现特定的表达意图,并最终在读者中造成强烈的社会感染效果。”[1]从汉语形象的历史沿革来看,汉语形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修辞形态变迁,事实上,古诗文具有白话文不可比拟的修辞内蕴。从意义表达上来看,古诗文古奥、含蓄,多用典故和隐喻,往往文约而言丰,产生意味不尽的审美效果。古诗文教学,倘使能从汉语的语音形象、文法形象、语体形象三个层面着手,不仅能充分挖掘古诗文作为教材“定篇”的教学内容,而且汉语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学、审美等因素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育、语文素养的提升、文化根基的厚植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把握语音形象,诵读涵泳
汉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与组合的双音节化,使汉语成为别具一格的弹性语言。在特定格式中,由汉语音韵要素的固有特色组成的音节群,成为寄托情怀与表达感受的音响符号系统,犹如语言的和声。这种特定的和声系统就是古诗文格律。它借助平仄、押韵、韵脚色彩表达基于心理认同的声情。清代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倡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2]可 知语音形象是诗的“美”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汉语形象的“美”的一个极关键方面。轻视语音形象必然不能完整地理解古诗文及其汉语形象的美。甚至,朱光潜认为散文也须讲究声音节奏:“从前人做古文,对声音节奏却也很讲究。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

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临近再说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1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