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案例
马山镇豆姜小学潘雅萍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这篇课 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 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有蔚蓝无垠的大海,有山清水秀的乡村,有 平坦辽阔的绿色平原,还有一碧千里的茫茫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都 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 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 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 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 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画面的图 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 因此教学中,我利用插图,通过看图观察说话,然后引导学生读文理 解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 荡。
一、初读感知,画面在脑海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应“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 是怎样的,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将画面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 脑海中。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便会感知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读准读通,朗读在掌握中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感知,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
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了朗读在阅读中 的重要性。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想实现其有效性,必需先确保每个学 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例如,在检查是否把字词句读 正确时,我在读中设置了闯关游戏:大家想不想去他们的家乡看看 呢?可是涛涛他们说了,大家想去玩他们非常欢迎,但是必须得闯过 三关,才能进入他们的家乡,大家来试试吧。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
读,再配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个个跃 跃欲试,兴趣盎然,很关闯过了字生关,词语关,句子关。
三、再现情境,情感在心中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也不 能长久持续。因此,细读课文、领会感悟文中的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有 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语言文字,结合图片、音像资料,还 原课文中的情境,训练学生的语感,有效地将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 内心的感受。
例如,我是这样教学涛涛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的
1、你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预设:海边)
2、 小朋友,见过海吗?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大海是蓝蓝的,一望无边,海面上海鸥在自 由自在地飞翔,一艘艘帆船在海上星星点点,海边是又松又软的沙滩, 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凉爽的海风吹着好舒服啊!
3、 涛涛的家乡正像我们说的那么美,涛涛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他
的家乡的?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
4、交流:你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在哪儿?
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 热爱之情。
四:句式仿写,阅读在训练中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仿” 是一座通往“创”的桥梁,不仅能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 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初步感受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锻炼自己 的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他创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
画家乡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