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文化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文化与社会治理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先进文化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保障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进程。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需要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综合运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种社会治理工具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培育公民文化、重塑信任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等举措建立完善社会治理的文化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文化保障体系;公民文化;信任文化;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2014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14DGLJ10);山东省法学会2014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问题研究”[SLS(2014)G20];2014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岛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qdskl1401093)。作者简介:孙涛(1981-),男,山东淄博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讲师,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治理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科学设计和系统部署,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并对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进行了深刻阐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反映了我们党治理理念的高度升华,体现出我国的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治理形势,对于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理论界和务实界从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于精神文化因素在社会治理中地位作用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完善和推进社会治理的各种因素中,精神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精神文化层面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利用文化因素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并完善社会治理的文化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路径选择。 一、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辨析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文化是一个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综合体。[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一旦形成,便能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1社会治理与精神文化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文化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内含于社会其他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之中,具有规范、整合、教化、沟通、认知、传承、凝聚和娱乐等功能,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社会治理也同样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离不开文化的引导与推动。社会治理是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调控和管理,其中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都蕴含着礼仪、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内容,如果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意义,社会系统便难以维系。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必须从文化战略上统筹考虑,因为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只有关注和研究人心人性、国家民族根本的文化精神,才能把握决定着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社会治理政策,实现社会治理目标。[2]与法律法规、体制建设、政策政令、纪律规章等社会治理工具相比,文化因素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当前的社会治理方式对人的行为外在控制是有限的,而文化本身具有的认同、融合、规范、疏导、调谐等作用却深入人心,形成内在的影响。二是通过运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文化保障体系的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