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自清《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朱丽君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深入理解文中生动的词语、句子和片段。
2. 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 表达的感情
3. 体会并且学习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写景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把写景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上
4. 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5.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 活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特点,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以及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 景物
三、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板书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写景的层次。
(二) 导入利用多媒体资源放几张春天景物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个季节的 景物。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绿满天下的美丽 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让我 们立刻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领略大好春光。
(三)作家作品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 :散文《浆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 ,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 绪 ,“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 ,突出地展示了他
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 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 ,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
2、朗读过程中标出难点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dig起来 散sm在草丛 鸟巢ch do 撑cheig伞 应
y ing和ha 酝y Cn酿ni mg 披着蓑su o 戴着笠I i 薄b do烟 黄晕y in
抖擞sdu 嘹li do亮 赶趟t mg儿 宛w d转
3、结合音频材料,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进行讨论,体会作者感情。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5、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师:划分好的同学请举手。
学 1: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为第
二部分;第八到最后为第三部分
师:有没有和他不同意见的?那为什么呀这么分呢?
学:作者的课文内容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来写的,所以分为
三部分。
师:完全正确。
这三部分的顺序 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姑娘的来临.热切地
盼望她的 到来;待她降临人间后, 则尽情地欣赏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 最后 赞
美春天,颂扬春天。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温故
带领学生再次进行朗读,疏
朱自清《春》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