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
2、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
【参考咏物诗笔记】
3、用典抒情
4、借古讽今(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重点是咏史怀古诗】
5、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三、“对写法” 从写对方入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页
诗歌中“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 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 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第二页
一、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第三页
例 请分析《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所使用的抒情手法。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女子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第四页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第五页
1、借景抒情
二、间接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第六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第七页
乐景
乐情
哀情
哀景
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景与情
参考前面形象专题中景物形象部分
第八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 ,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一)乐景写乐情
第九页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二)哀景写哀情
第十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