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起源 張育熙
歷來關於八卦的起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文嘗試探討此一複
雜的問題。
太極生兩儀 〈陰、陽〉
兩儀生四象〈老陽、少陰、少陽、老陰〉
四象生八卦 〈老陽上加一陽爻為乾為天〉
〈老陽上加一陰爻為兌為澤〉
〈少陰上加一陽爻為離為火〉
〈少陰上加一陰爻為震為雷〉
〈少陽上加一陽爻為巽為風〉
〈少陽上加一陰爻為坎為水〉
〈老陰上加一陽爻為艮為山〉
〈老陰上加一陰爻為坤為地〉
圖片引自-tw/Lemma_Show/
如果〈老陽上加一陽爻為乾為天,老陽上加一陰爻為兌為澤〉那麼我
們可以把老陽理解為空間,上加一陽爻為地平線以上的空間〈為天〉,
上加一陰爻為地平線以下的空間〈為澤〉。〈老陰上加一陽爻為艮為山,
老陰上加一陰爻為坤為地〉那就可以把老陰理解為實質,上加一陽爻
為地平線以上的實質〈為山〉,上加一陰爻為地平線以下的實質〈為
地〉。同理少陰為能量〈動能〉,少陽為流動〈位能〉。
這讓我不禁聯想:由八卦還原而成的四象,是否與古希臘與印度地、
水、火、風四大元素的思想,有著相同的文化根源。
〈四象〉東方殷商為東夷文化〈五行〉
周朝取代殷商是西方民族征服東夷族,周易八卦是周朝西方文化的
核心,那麼東方文化的核心又是什麼?許多學者認為五行思想是源
於戰國時齊國的鄒衍,當然也有不少學者反對;我認為鄒衍是將五
行相生相剋思想體系化的重要思想家,但是五行思想的起源應該是
要遠早於鄒衍,甚至是東夷族的文化核心。
《周禮 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
易》。
鄭玄注:“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變也。”賈公彥疏:“此《連
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
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鄭玄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
周易乾卦為首,歸藏以坤卦為首,連山以艮卦為首。五行思想中土佔
中央不就是坤卦為首嗎?且齊魯之地東面為海,不難理解左青龍右
白虎〈走獸〉,處於北半球的溫帶,南朱雀北玄武更是自然的想像。
我們先來瞭解歸藏的內容:
朱彝尊曰:按《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
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辭皆古奧。而孔氏《正義》謂《歸藏》偽妄之書,
亦未盡然。若《三墳書》以《歸藏易》為《氣墳》,其爻卦大象曰:“天氣
歸,地氣藏,木氣生,風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
各為之傳,則較傳注所引大不倫矣。
歸藏的內容居然包含地〈土〉木火水金,五行皆俱。
馬國翰輯本歸藏中有:
朱元昇《三易備考》曰:「《歸藏易》以六甲配六十四卦,所藏者五行之
氣也,所用者五行之家也。」
五行之家不知意指,校之四庫朱元昇《三易備遺》曰:「《歸藏易》以六
甲配六十四卦,所藏者五行之氣也,所用者五行之象也。」
汪顯超先生《三墳易》略論一文中論證:
明版《漢魏叢書》中所載的《三墳易》不可能是三皇時代的《易》,因為此中運用了大量的五行
思想,而五行與《易》在戰國時代才初步結合。由於《三墳易》中陰陽與五行結合,取象上就不
可能完全遵守先秦《易》學的以陰陽變化為原則建立起來的預測功能,《三墳易》在本質上已
不屬先秦象數《易》。
基本上我同意汪先生的論證,相信歸藏非《易》。但如果歸藏本就非
《易》,或許其實根本就是五行。
另:
歸藏•本蓍篇
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凶。張華《博物志》。
蓍末大於本為上吉,蒿末大於本,次吉,荊末大於本次吉,
箭末大於本次吉,竹末大於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
荊二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
皆聚焉。
蓍、蒿、荊、箭、竹基本上可能是講卜筮的工具,但是五種工具
正好符合五行之數,應當不是巧合,要知道五行思想發展到
後世,包括天文、曆數、律呂、服色無一不符合五數。因此我們
在此做一個大膽的推論:歸藏其實就是五行。
以陰陽標示方位
那連山呢?我想要從陰陽說起
陰,《說文解字
八卦的起源兼论与连山归藏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