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佳能数码摄像机发展史
1997-1999佳能数码摄像机发展史(图)
CANON这个在数码影像业内响当当的品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涉足广播电视摄像机的制造领域,但它的数码摄像机起步较晚,比起在95年就推出正式产品的SONY和PANASONIC来说,中低端市场上几乎没有能让我们作为经典来回味的产品,但它又从来不缺乏具有竞争力、标致性的高端产品。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来陆续回顾自97年开始的之旅。
Part 1:1997~1999产品回顾
一、1997,佳能战车启动
MV1作为佳能第一款Mini DV产品发布于1997年9月,在北美地区的命名为OPTURA。该机采用了1/3英寸总像素38万,有效像素36万的原色CCD,镜头使用了佳能原厂的14倍光学变焦镜头,内含一枚非球面镜,解像力达到了525线,焦距范围从~,快门速度从1/8~1/2000秒。笔者第一时间把玩这款机型的时候,就感觉扁平的机身、双手横握的持机方式更像是一台。
二、1998,中低端同时发力
1.XL1
XL1发布于1998年2月,该机采用了1/3英寸27万总像素,25万有效像素的3CCD结构,快门速度从1/8~1/15000秒,可更换镜头获得更多的拍摄乐趣,佳能官方推荐搭配的是-88mm IS这支镜头,这些无疑都标榜了XL1的专业身份。可见在进入DV市场不久佳能为急于表现公司品牌、形象及技术实力,便在高端产品上下足功夫,XL1功能强大、性能出众,全金属框架机身结构立显尊贵,很快就成为发烧友的挚爱,也是将来X系列数码摄像机的开山鼻祖。
2.MV100
MV100于1998年4月发布,在日本本土命名为CV11,北美地区命名为ZR。该机采用1/4英寸47万总像素,有效像素万的补色CCD,镜头使用了11倍光学变焦的原厂镜头,内含2枚非球面镜,解像力水平没有改变仍为525线,焦距范围从~,快门速度从1/60~1/8000秒,配备了英寸18万像素的LCD显示屏,整体重量比第一代机型轻了500多克,但外部造型依然看起来和数码相机毫无二样,这个造型影响了其最终的销量。另外该机也是佳能低端数码摄像机MV系列机型的第一款产品,虽然外形并不相像。
3.MV10
MV10发布于1998年9月,日本型号为FV1,北美型号为VISTURA。该机采用1/4英寸总像素39万,有效像素36万的补色CCD,镜头为16倍光学变焦原厂镜头,内含1枚非球面镜,焦距范围从~,等效于35mm规格的35~560mm,快门速度与MV100一致,配备了英寸19万像素的LCD显示屏。作为MV系列的第二款机型终于有了现在数码摄像机的影子,卧式机身让我们持机更加稳固。
三、1999,立式机身的引入
1.MV20/20i
MV20/20i发布于1999年3月,在日本本土型号为PV1,北美型号是ELURA。该机采用1/4英寸总像素38万,有效像素36的原色CCD,镜头使用了12倍光学变焦的原厂镜头,内含两枚非球面镜,焦距范围从~,配备了英寸18万像素的LCD显示屏,该机真正的两点之处除了采用了立式机身的设计外,还专门设计了光学防抖动的功能替代前几代机型的电子防抖动功能,就这点也要让目前市场上动辄高达20倍以上变焦而没有防抖功能的中端DV汗颜,唯一的缺陷是该机在低照度下画质不佳,当然这也是为了缩小体积作出简化电设计路所导致的。
2.MV200
MV200发布于1999年7月,作为面向日本海外市场的产品,在日本本土市场不曾销售过,北美型号为ULTURA。该机采用1/4英寸39万总像素,有效像素36的原色CCD,使用了16倍光学变焦的原厂镜头,焦距范围从~,配备了英寸万像素的LCD显示屏,而且取消了光学防抖功能,又退回到了电子式防抖。综合看来MV200在总体性能上缩水,相信也是为了抢夺海外低价市场而推出的低端产品。
3.XV1
XV1发布于1999年9月,北美型号为GL1。该机采用1/4英寸总像素27万,有效像素25万的原色3CCD结构,在镜头方面虽然取消了前任机型的可更换镜头的设计思想,但配备的原厂镜头并未因此而缩水,无论在用料还是性能上都更胜一筹,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0倍光学变焦,镜头内含2枚非球面镜和1枚防止色散的萤石镜片,焦距范围从~84mm,等效于35mm规格的~790mm,并且光圈在广角端的及望远端的足以傲视群雄。快门速度与前任机型一致,配备了光学防抖动功能,LCD显示屏为英寸万像素,并且重点改进了曝光方式,导入了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模式。
从产品看佳能DV的
佳能数码摄像机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