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参考首选第1篇浅析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刘宗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 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转变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是当前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现状传统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具有浓厚的军事供给制和计划分配制色彩。行政机关的“食住行医、幼老病退”全部由机关包揽下来,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承担了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任务。传统的机关事务管理和服务方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是相适应的。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 在经济转型时期, 机关事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旧的问题没有解决, 新的问题和矛盾又随之发生。机关资源配置成本过高。重复配置,闲置浪费,利用率不高。后勤服务运行机制僵化,缺乏竞争,服务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管理粗放, 技术含量低,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与现代办公楼宇、先进设施设备、花园式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管理要求形成巨大的反差。资产占有、使用和经营权不分, 缺乏制衡机制, 造成部门利益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相互攀比。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首先,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政府管理的新形势下,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进一步深化。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必然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社会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行政机关的公共物品和公务员的生活消费, 均可通过市场提供, 行政机关的资源配置也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得到优化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大大促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再次,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是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在机关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中, 机关后勤服务单位通过开展对内有偿服务, 对外经营服务, 增强了后勤保障实力, 推进了后勤服务联合, 增强了竞争能力。机关后勤经营实体通过转企改制, 转换了内部运行机制,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增强了后勤发展后劲。实践证明,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机关后勤体制上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当前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机关事务管理和运行体制。围绕实现“三化”目标, 针对目前机关后勤体制上机制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 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规范管理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机关事务管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经费管理、行政资产管理、房地产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机关物业管理、政府采购等。按照机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效能、统一和职权与责任一致”的要求, 必须解决机关事务管理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设置的问题。将现在分设在有关部门的公务接待管理、行政机关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等项职能划转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机构设置, 降低行政成本; 有利于推行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和服务, 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有利于统一政策标准, 减少相互攀比,解决部门间苦乐不均问题。(二)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保障效能。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因此, 机关事务部门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应当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 制定和完善房地产、住房公积金、公务用车、接待服务、物业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统一标准, 规范事务工作程序和行为, 实现依法管理、依法保障。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制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方式
深化机关事务管理机制改革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