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央视大型纪录片)解说词(全)
LT
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1~10解说词
第一集 资本无眠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现在,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与这条500米长的街道不再发生直接的物理关联,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一种精神归属,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不仅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贪婪与疯狂似乎是上天专门为华尔街设下的魔咒,它始终弥漫在华尔街的每一处空间。华尔街在不断为他人创造着财富,但又在不断地剥夺着他人的财富,华尔街在固守着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又在不断冲破传统的束缚。华尔街是矛盾的结合体,它在自身双面性的较量中,不断遭到毁灭,又不断得到重生。
【主题】
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如何影响着世界?13万亿的日交易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些钱是属于哪些国家、机构和个人,谁在操纵着这些钱?华尔街这张300年编织的“网”,有多广,多深?有多大的力量,又有多么地脆弱?
【 序 】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主的国书,率领船队经过70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块被哥伦布坚持认为是印度的大陆,现在被称为
亚美利加洲。
1609年,荷兰商人继续寻找通往富庶中国的航海道路,但犯了与哥伦布同样的错误,他们的商船几经展转,最终驶入了现在的纽约港。
荷兰人给当地印第安人送上了他们不曾见过礼物——美酒,荷兰人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曼哈顿。“曼哈顿”在特拉华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就是“与君同醉的地方”。
华尔街街口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与君同醉”后的算术公式:24美元 x 370年 = 300亿美元,它记载了曼哈顿发生的第一笔大交易。荷兰人当年用了24美元的饰物,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整个曼哈顿地区,现在仅曼哈顿的华尔街土地价值就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其实不仅是土地,这个算术公式在今天的华尔街到处都行得通,华尔街所能聚集的财富甚至是这样的计算方式都无法满足。370年间,曼哈顿从一片荒芜变成了现在的金融森林,它主人也从最初的荷兰人,变成了英国人,又变成了美国人,现在成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
有人说华尔街成就了美国的崛起,从传统农业到传统工业,从现代科技到网络信息,华尔街一直在为美道路。也有人把华尔街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因为它刺激了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也许是最著名的街道,从300年前不起眼的泥泞小道到现在,华尔街的长短宽窄基本没有改变过,但它的作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现实意义中的华尔街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地理概念,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
其实,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外,已经没有一家银行或基金将总部设在华尔街了。从十几年前,大部分金融机构渐渐地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到了地价更贵的曼哈顿中城。,有些机构干脆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州。
既然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搬离了华尔街,人们为什么依然将与金融证券有关的一切称为“华尔街”呢?
采访:美国金融专家或投行负责人
大致内容:无论地理位置与华尔街相距多远,哪怕是在伦敦、巴黎、东京,金融界的精英们精神上追随的还是同一条街道。
纽交所的股票经纪人们陆续来到纽交所迷宫一样的交易大厅,来到各自的席位上,进行着开市前的准备。
只有纽交所会员公司的雇员才能获准在纽交所的交易场地执行交易单,为此经纪公司必须要购买一个
“席位”。最近,一个席位的报价在200万美元左右,比最初的价格将近翻了10万倍。
现在,普遍把1792年5月17日作为纽交所的起源。这一天,24位美国人士在华尔街的梧桐树下签订了一份协议,并每人拿出25美元获得一个供交易用的座位,开始进行集中股票交易,这些人成为了纽交所最早的会员。50年前,纽交所的会员数量被固定在1366家,一直延续到今天。
采访:纽交所会员公司的经纪人
大致内容:我只是一名公司雇员,负责股票交易。我所在的经纪公司才是纽交所席位的拥有者,我的公司获得这个席位已经有XX年的历史了。
交易大厅里,经纪人们正在接着几个大型基金打来的电话,讨论着以什么价格买进或者卖出股票。纽交所的工作人员在各个岗位上紧张忙碌着。
开市前的15分钟,是每一个经纪人的尖峰时刻。经纪人已经通过所属公司的交易系统,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户对不同股票的卖单和买单。能在纽交所场内进行交易的经纪人,收到的订单往往都在百万股以上,因此他们要确保在开市前准确无误的将各个订
《华尔街》(央视大型纪录片)解说词(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