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参考首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 2010 ~ 2012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 2009 〕2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全局,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到 2009 年,全省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覆盖全省人口 70% 的地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毛入学率达 80% ,普职比例基本合理;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毛入学率达 24% 以上,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日益优化,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投入持续增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和省委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奋斗目标,现就 2010 年- 2012 年全省教育发展提出以下重点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坚持“四个重在”、“四求先行”、“四求作为”,扎实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二)发展目标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到201 2 年,全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90%以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幼儿入园率达 9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5%,进入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0%以上,超过全;成人文盲率下降到 8%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2%以下; 15岁及 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 9年以上。推动“教育强县(市、区)”建设,遴选一批已实现“双高普九”,且经济及教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建设 10个左右“教育强县(市、区) ”,力促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和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 13年, 15岁及 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三)工作方针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主题,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将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确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质量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工作重点和教育资源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受教育;把提升服务海西建设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趋势,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把先行先试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着力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培养、对台教育合作交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把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策略,因地制宜,把握重点,远近结合,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和制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成效。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促进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加强城区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动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同一区域内薄弱校、城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落实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设立农村教师奖励基金,对长期在农村从教、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在农村地区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保障寄宿制学校教师、交流教师住宿需要;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和农村教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