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 .
节日习俗歙县
篇一:安徽中秋节习俗
安徽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由于中秋节之夜月色 最明最亮,所以中秋节喻有祭月,团员之意。安徽各地有吃 月饼、舞龙灯、舞草龙等习俗。
(一)吃月饼、赏月
安徽各地中秋皆吃月饼,且几乎都在晚上祭过月神之后 吃,唯独休宁人例外,一般在早上吃。天长人在敬月之后, 分食月饼,如有人在外,即留一份或寄去。涡阳人在焚香祭 月之后,分赏月饼和毛豆。
江淮赏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赏月。祭月又称拜月。将 香案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或设在院内篱笆旁、天井边。 供桌上摆放的祭品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月饼很水果,如石 榴、柿子、梨、苹果、鲜藕、板栗、枣子之类。所放水果的 多少,因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除月饼和水 果之外,有些地方还加有特殊的贡品,如休宁,歙县城乡摆 上一个大南瓜;长丰放一个大馍;六安供茶水;蒙城供焦馍; 天长供鸡头苞、毛豆荚,并有月宫嫦娥象等,祭祀时固执、 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鸣炮染香拜月;休宁蒙 城是然组焚香叩拜;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六安,铜 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则为焚香拜月。祭过月神,才真正 开始赏月。人们一边欣赏似镜的明月,一边品尝祭品,如涡 阳,六安、铜陵、冬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 皆如是。屯溪人在全家赏月时往往围坐一处,一面吃月饼, 水果等,一面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 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过中天,才回屋就寝。
(二)舞草龙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龙习俗。草龙是有稻草扎成的 龙。黟县又称“舞草龙”即用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 一束一束,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 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 度中秋。休宁又称“舞香龙”,其用稻草扎成,周身插香, 长短依舞龙的人数而定,每隔七八尺支木棍一根,龙身上插 满点燃的蔑香。香龙循街道行进舞动, 后随各式花灯,锣鼓, 鞭炮相伴。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 欢迎助兴。到午夜香熄,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 ,意
为象征丰收。屯溪则在龙头上悬挂着一盏红灯,龙身插以“蔑 香”,舞龙者多为村中儿童,舞到人家门口,嘴里要唱出一 段吉祥如意的言辞,如“香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 妇”之类,以博得人家的欢心与款待。
篇二:徽州的独特习俗与迷人风景
徽州的独特习俗与迷人风景
偏居安徽南部山区的徽州,有着其独特的习俗。作为一 个独立的文化生态区,由于徽州端午节的过法有许多与其它 地方不一样,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感受徽州文化 独特魅力。
民俗学会会员、著名徽州文化专家陈政介绍,徽州,是 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古徽州地 域范围包括现今的安徽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和江 西婺源。
端午节前,徽州人就有很多事要做。
端午节在徽州是“卫生节”。地处山区的徽州天气湿热, 端午前后正是各类疾病多发期。从五月初一开始,徽州人家 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门前窗口插上艾草、菖蒲、挂大蒜, 这些东西都会散发出一种气味, 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节也是徽州女人吐露情感的日子。早在端午节前, 心灵手巧的女人们就用丝线织成缨络,放上一棵小而圆的大 蒜,再用彩绸缝制成菱形和梯形的香袋,装饰上流苏,中间 还放入艾草,挂在胸前,称为端午锦,据说可以远避瘟病。 已婚的女子把它送给自己的丈夫,订婚的姑娘送给未婚夫, 未婚的女孩也可以送给心仪的男孩, 以表达爱慕之情。所以,
对相对内敛的徽州女人来说,端午节还是一个难得的能表达 自己感情的节日。
数十年前,游历欧洲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瑞士的自
然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他认为在能与瑞士山水媲美 的地方只有安徽。安徽旅游促销团在因特拉肯市举行的座谈 会上播放的旅游推介片《难忘安徽》中,黄山、九华山、天 柱山、新安江等雄奇壮美、绮丽迷人的风光确实让人感叹造 物主对安徽的偏爱。尽管风光不输他国之下,但让对自家风 光自豪感和优越感很强的瑞士人迈出国门、自掏腰包,到远 在万里之外的安徽去领略山水之美,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此,胡学凡局长表示,安徽已找到了一把金钥匙,那就是 兼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灵的徽文化。胡局长从事旅游管理工作 十几年,对欧洲游客的需求已了然于心。他说,欧洲人旅游 对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要求,而形式丰富、且有物质 载体的徽文化则可以很好地满足欧洲游客的需求。 他说:“安
徽的文化特点在哪里呢?最典型的特点是源于民众、存在于 民众、保留至今还是通过民众的生活、生产、工作来表现出
节日习俗歙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