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终打印版—古代思想史答案汇总-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史 1、简释“思想”概念。(馨瑞) “思想”又称为观念,即理性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的,这种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变成了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一切根据和符合客观事物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不根据和不符合客观事物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李慧)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开篇讲学术分七期,先秦诸子百家、两汉儒学、魏晋以后之玄学、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汉学、现今新学。老师的划分:先秦思想发轫与百家思想争鸣、两汉儒学独尊和经学发展、儒释道相互影响和渗透时期、宋明理学及以后。先秦诸子之学: 先秦时,人们的认识领域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展开,天与上帝至高无上,自然界人间的一切为上帝意识的体现, 这是最早支配中国古人思想意识的宗教观。随着发展,天命论思想动摇,出现唯物论、无神论,产生无形和阴阳来说明世界物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人们反思社会现象,思想异常活跃,产生百家争鸣。孔子,第一个独立建立思想体系者。虽不敢公开触动天命观,但孔子不谈天道,对鬼神敬而远之。发展了重仁道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可以写上孔子地位) 孔子前后《老子》一书的作者对传统天道思想做出首次批判。用天道无为的思想否定有意识的人格神,老子用来代替天的世界本源是道。“有胜于无”的哲学命题。墨子,公开反对天命,主张强力而从事,不强必弱,但墨者在小生产者的立场,遵天明鬼。墨子学说未摆脱传统天神观念,要具体分析。孟子、庄周分别继承孔老学说,从不同角度扩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继承了“仁”,更强调人的道德自觉,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同时发展仁为仁政。庄周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希望在精神世界中创出个性解放的路子,但在现实中陷入宿命论。荀子、韩非子,对以往各家学说批判性总结,吸收成果,肯定了天为自然,天的运行有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天人之分的基础上提出致天命而用之。荀子韩非子的唯物论标志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一个思想转变的完成。并对“天人之辩”有完美总结。秦汉之际经学: 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扫平六国而统一,但在其思想上仍为各方思想杂糅。西汉初,社会经济残破,汉初黄老, 使民休息。武帝时,社会恢复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大统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研究经书渐成职业。读经做官为士人参与政治光宗耀祖之事业。两汉时经学大发展。此时,孔子之儒学由百家争鸣中一家之说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影响此后思想界 2000 多年。在董学说中提出天人相遇,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体系,造成今后谶纬神学之发展。东汉,杨雄,桓谭发展了天道自然无为无神论以反对。西汉后期,今古文经学之争,郑玄时统一,东汉中期以后道家思想兴起。发展意义:对传统文化之继承和阐释,使儒家为思想形态,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不可否认的功绩。魏晋时期玄学: 今古文经至东汉郑玄时合流,经东汉动荡环境, 世家豪门受重大打击。魏晋时世家大族思想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嵇康等吸取了董仲舒神学目的论被击破的教训。这时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有与无、体与用、本与末等纯哲学的思辨,力图证明在世界现象之上物资之外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存在,并认为这个本体看不见却是一

最终打印版—古代思想史答案汇总-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23965796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