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分析
内 容 摘 要
2003 年,我国增发长期建设国债 1400 亿元,低于往年 100 亿元.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有国债
规模的分析,并将其运用国际衡量标准加以量化,使用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以及偿债率这三个标准,
与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相对照,考察我国现有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运用定性分析考察 1400 亿元国债
的使用方向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试图对我国国债的发展作出展望和提出建议,使国债的发行能更好的发挥推动经济的作用——主要
从国债的期限利率结构变化,国债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分析;并且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长期建设国债发行
在现阶段的经济意义,明确国债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使之在宏观经济领域发挥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增发国债 国债适度规模 国债依存度
国债负担率 财政政策 市场比利率
近年来,随着各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债规模日益膨胀,自 1998 年 8 月我国首次增发 1000
亿元长期国债以来,截至 2002 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6600 亿元。2000 至 2002 年,每年增发
国债均为 1500 亿元,而 2003 年国债增发则为 1400 亿元,比过去三年减少了一百亿元,这对于我国的
国债规模意味着什么?又意味着如何的政策变化呢?
一、目前我国的国债规模
何谓国债?根据公共部门经济学的观点,公债是政府举措的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
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通常来说,国债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
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券,广义地讲,国债是指政府实际负担的债务,除国家预算公布的债务
外,还加上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指国有银行系统中的坏帐,随着目前现收现付制逐渐取消而产生的退体
金债务,国家担保的公共和非公共部门的国外借款,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积累的损失)。在我国现在而言,
由于地方政府发债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国债就构成公债的主体。
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80 年代美国通
过对国债政策的成功运用,于 1998 年在连续 19 年的赤字之后第一次出现了 195 亿美元的盈余;日本在
1997 年度也采取以国袋子债为支撑的扩张性财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国际对比可知,
适当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目前我国的赤字
我国国债规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