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_《平安回家》教学设计《平安回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树立自立、自护的安全保护意识。
行为与习惯: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与老师、同学探讨上下学路上的交通问题,通过游戏、访问等多种方法学习交通规则。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尽管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自立自理方面的能力比城里孩子略胜一筹,但跟城里同龄人一样,由于年龄小,对交通标志的含义不是很了解,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精品文档请下载)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尽管大多数农村学校位于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但农村小学生回家的地形相对来说可能更复杂,,,而是跟随同村同伴一起上学或放学回家。(精品文档请下载)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一年级学生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回家,在路上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都比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进城机会的增多,教师有必要帮助农村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树立安全意识. (精品文档请下载)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模拟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一样,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
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在平安自护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结合本班情况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展开教学,使目标落到实处。 (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点
认识与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了解简单的交通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
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电筒、红布、绿布制作的简易红绿灯.
2.教学课件。
3.交通工具头饰.
4.交通标志贴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放学啦”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会看标志”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不跟陌生人走
1.导入:每天,当我们踏着清脆的铃声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期盼着我们能平安回家。(板书:平安回家)平时放学,有的同学是跟自己的好伙伴一起结伴回家,有的同学跟父母约好,等父母来接自己回家……可是,有一位叫东东的小朋友,却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精品文档请下载)
[播放动画:东东的故事]
(放到小虎说“东东的爸爸可能真出事了"这里暂停.)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能不能跟那位陌生的叔叔走?你同意动画中哪位同学的观点?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理由.(精品文档请下载)
2.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有些信息是
品德与生活 《平安回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