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
耳廓 结构
耳廓上3/4—4/5 基础是弹性软骨, 下1/4—1/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 耳垂。
一旦耳廓软骨发生感染, 耳廓便必需切除所以贴敷耳穴前应注意严格消毒。耳豆注意卫生, 常常更换。
耳廓 结构
耳郭 动脉全部来自颈外动脉 分支——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下、中、上三支关键供给耳郭前面;
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着耳郭后面上行, 发出上、中、下三支, 关键供给耳郭后面。
动脉血管都是由耳根部和外耳道
周围向耳轮周缘分支 。所以, 正常
人 耳穴皮肤温度离耳根越近温度也
越高。
耳郭上 神经支配非常丰富
脊髓颈2、3、4节躯体神经
脑神经
交感神经。
耳廓 结构
神经分布:
耳垂、耳轮、耳舟及对耳轮区, 关键是脊神经, 即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
耳甲区为脑神经, 即耳颞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舌咽神经与面神经 混合支分布。
三角窝内神经分布极为丰富, 几乎全部支配耳郭 神经都有分支至三角窝内。
交感神经: 沿颈动脉丛血管分布。缠绕在粗细不等 纤维管壁上, 纤维 密度随动脉 管径变小而降低。静脉管壁上只有稀疏 纤维分布, 在动、静脉管吻合支上纤维分布最多, 在动脉、静脉之间有纵横交错相互连接。(这为耳廓点刺放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处方选穴标准
1、按部处方选穴法(依据病人患病部位选穴)
胃病取胃穴, 目病取眼穴, 肩痹取肩关节穴等;
2、辨证处方选穴法(依据藏象、经络学说选穴)
耳聋耳鸣、脱发等取肾穴, 因肾主骨, 开窍于耳, 其
华在发, 故取肾穴主之; 又如偏头痛, 属足少阳胆经
循行部位, 可取胆穴治之。
3、依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
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 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
4、依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法,
神门穴有较显著 止痛、镇静作用, 耳尖穴对外感发
热、血压偏高等有很好 退热、降压效果等。
耳针处方选穴标准: 既可单独使用, 亦可配合互用。选穴时
要掌握耳穴 共性和特征, 用穴要少而精。
操作程序
1、首先要定准耳穴。依据处方所列耳穴, 在穴区内探寻阳性反应点, 作好标识, 作为施治 刺激点;
2、要严格消毒。耳郭组织结构特殊, 使用耳针法时, 必需实施两次消毒法, 即除了针具与医者手指消毒外, 耳穴皮肤应先用2%碘酊消毒, 再用75%乙醇消毒并脱碘;
3、正确选择刺激方法。耳穴 刺激方法较多, 应依据患者、病情、穴位、时令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刺激方法
(1)毫针法: 即用毫针刺激耳穴以诊疗疾病 方法。
进针时, 医生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耳郭, 中指托着针
刺部位 耳背, 这么既可掌握针刺 深度, 又可减轻
针刺时 疼痛, 用右手持针, 在选定 反应点或耳穴
处进针。
进针 方法有捻入法和插入法两种。
针刺 深度应视耳郭局部 厚薄、穴位 位置
而定, 通常刺入2~3分深即可达软骨, 其深度
以毫针能稳定而不摇摆为宜, 但不可刺透耳郭后面皮
肤。刺激强度应依据患者 病情、体质、耐痛度而灵
活掌握。
针刺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 若局部感应强烈, 可不
行针。留针时间通常是20至30分钟。
起针时, 左手托住耳背, 右手起针, 并用消毒千棉球
压迫针孔, 以防出血, 必需时再用2%碘酊棉球涂擦1
次。
通常来说, 急性病证, 两侧耳穴同用; 慢性病证, 每
次用一侧耳郭, 两耳交替针刺, 7至lO次为一疗程, 疗
程间歇2至3天。耳针疗效 高低与取穴 正确相关,
为提升疗效, 尤其是对疼痛一类 急性病, 可采取一
穴多针法。
(3)埋针法:
指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 作为一个微弱而
持久 刺激, 达成诊疗目 方法。含有连续
刺激、巩固疗效等作用, 适适用于部分疼痛性疾
病、慢性病, 或因故不能天天接收诊疗 患者
, 也可用于巩固一些疾病诊疗后 疗效。
操作方法
严格消毒局部皮肤, 医者左手固定耳郭, 绷紧耳针处 皮肤,
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 皮内针柄, 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内, 通常
刺入针体 2/3, 再用胶布固定。若用环形揿钉状皮内针时,
因针环不易拿取, 可直接将针环贴在预先剪好 小块胶布上,
再按揿在耳穴内。通常仅埋患侧单耳, 每次埋针3~5穴, 每日自
行按压3~5次, 留针3~5天。必需时也可埋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