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经典与基础文学教育国2013.ppt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9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经典与基础文学教育
刘云生
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有争议。
1984年张志公先生就提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但叶圣陶、吕叔湘两位先生却始终侧重于语言训练和读、写文章摆在中学语文教育的首位。1998年中学语文界就此展开了大讨论,虽然许多人都把“文学是人学”的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对已有的文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强调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仍然有争议。
一、文学是另一个世界

1、作家精神世界的折光---从朱自清《背影》谈起
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页。)
朱自清从大学毕业后不久,一直到写《背影》时的1925年,他和父亲有过一段感情的摩擦,父子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很激烈的。他上北大的第二年(1917年),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家大小断了经济来源,从此生计日艰,进而债台高筑。1920年,他从北大毕业,他要负担家庭的经济,但是承担多少,承担有没有限度,在这些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一次龃龉。1921年暑假,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这就是《毁灭》中所说的“败家的凶残”、“骨肉间的仇恨”。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2](P165—166)
《背影》是内心焦虑的审美置换 《背影》的结构中交织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条是歌颂父亲慈爱的线索,一条是显示儿子内心焦虑的线索。父亲的慈爱体现在意识文本里,儿子的焦虑被禁锢在无意识潜文本里。正是这一明一暗的存在,显示了生活的复杂性,造成了《背影》无限的文化张力。
表面上,《背影》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忏悔;实质上,这种忏悔是父子长期失和造成的,而这种失和状态给儿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这种父子反目使他痛苦和焦虑。
文学世界是扣现实世界密切联系,与人家的隐在人格相关的复杂体验,是一个高度情感性、充满着矛盾的世界。
文学四要素: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
2、文学表达需要浑然天成的表现技巧。
《骆驼祥子》中的“三起三落”
人物性格从平衡到打破平衡,即形成新的平衡过程。
情节是人物与环境的互动的过程。
《孔乙己》是鲁迅“最好的小说”是他形式上的成功。
严格统一的视角--少年的观察

文学经典与基础文学教育国201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182 KB
  • 时间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