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影X射线成像系统
Projection X-ray Imaging System
概述
1)气体X线管、感应圈时期(1895~1913年)
早期用玻璃底板成像,后期开始应用钨酸钙增感屏。
伦琴当时使用的X线机,其管电压只有40~50kV,管电流仅有1mA,拍摄一张手骨照片用30min~1h。
2)热电子X线管、变压器高压发生器时期(1913~1930年)
制成并改进了荧光屏。
3)防电击、防散射X线装置的实用化时期(1930~1960年)
4)高条件、大容量、控制技术现代化时期(1960年以后)
大功率旋转阳极X线管问世,X线影像增强器研制成功,X线电视、录
像和动态摄影应用。
一、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与现状
二、X线机的组成
通用型:临床各科室共同使用。
专用型:满足不同临床需要,如心血管造影X线机,骨科X线机,牙科X线机,胸科X线机等。
不同功能X线机的机械装置
-胃肠诊断机
胸片机
普通拍片机
心血管造影机
断层摄影机
牙科专用机
儿科专用机
手术用X线机
普通摄影用X线机
X线机的组成框图
控制装置
高压发生装置
X线管装置
X线
电源
机械装置与辅助装置
1) X-ray 发生装置 ---球管和高压发生器
2) X-ray 接收装置 ---胶片或影像增强器
有电视信号处理系统-- 有透视功能
无电视信号处理系统-- 无透视功能
(注:早期的透视功能X线机是利用荧光屏显示图像的)
3) X-ray 图像数字化处理系统 ---- 硬件及软件处理系统
4) X-ray附属装置:病床、球管支架、防护设备等
X线和X线管
一、X射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1) X射线的发现
德国科学家(1845-1923)
Wilhelm Conrad Roentgen
,伦琴获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线投照
2) X射线产生的必要条件
有电源;
必须有高压电场及真空条件下的电子流;
必须有适当的阻挡物(金属靶面)来承受高速电子的能量,使高速电子所带的动能转变成X射线。
第二章 投影X线成像系统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