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毕业设计是检验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培养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又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系统掌握。因此,毕业设计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总。在作设计之前,我到中铁三局桥隧公司杭州市地铁 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项目部进行了毕业实习, 在实习的同时,我不但了解了野外工作的具体操作,同时也熟悉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收集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杭州市地铁 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杭州市地铁 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抽水试验井报告说明书》,基本可以满足我的毕业设计的要求。 1)工程任务拟建杭州市地铁 1 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建筑总面积 ㎡,由主体结构、车站出入口、通风口和端头井四部分组成。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埋深 ,端头井埋深 ,初步设计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其他附属结构开挖最大深度约 。在建筑场地范围内,钻孔施工过程中初见水位埋深为 - m,相应高程 - (1985 国家基准高程)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并以蒸发、向锦鳞河侧向径流排泄,根据收集到的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杭州市下沙区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 左右。深部承压水位场地局部分布在? 1中砂层中,为弱承压水,因本层为局部分布,未测到其承压水位,根据临近场地经验,该层承压水位在 左右,以侧向径流的补排为主。潜水位和承压水位随季节、气候的因素而有所变化。因为基坑开挖槽底位于水位线以下,所以需要进行基坑降水[1]。 2)工程设计要求: ①依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抽水实验报告和有关参考文献资料对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及其腐蚀性及地下水位季节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和论述, 得出用于基坑降水的场地基本资料。②在掌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场地周围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本场地的几种方案,经多方面论证取舍选出适合用于本场地的降水方案—深井井点降水法。③论述深井井点降水法的原理,同时进行方案的论述、计算得出相应的设计值, 并进行反复的验算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最后确定降水井的井管管径 300mm ,由滤水管、 2 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沿车站纵向在在轴线上布设一排井点, ,井孔直径 600mm ,井点深度为 ,单井出水量为 100m 3/d, m 3/d,对降水深度进行反复验算,最终确定降水深度已满足到要求。 3 第 1章区域概况杭州市位于杭州嘉湖平原与浙西山区交汇处的浙北地区,钱塘江下游,京杭运河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 30°15′,东经 120 °10′。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据杭州气象台资料,常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1930 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 ℃(1967 年1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 ,每年有两个雨季,4 ~6月份为梅雨季节,7 ~9月份为台风雨季节。依据区域地质、地震数据,存在于本区的球川~萧山深断裂、昌化~普陀大断裂和孝丰~ 三门大断裂,均为形成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反复活动多次,在近代地质历史上有过活的微弱活动性断裂,球川~ 萧山深断裂由江西弋阳经本省普陀大断裂横跨浙江北部,西起浙皖边界,东至杭州湾处,宽 20km ,长 150km ,形成于震但纪中后期;孝丰~ 三门大断裂,由孝丰向东,经杭州南到宁海入三门湾,长 480km 。三条断裂相交于本区萧山西兴~ 闻堰间。上述微弱活动性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在浙北平原第三纪、第四纪堆积厚度(下沉)的差异,以及有感地震两个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杭州曾经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三次,如发生在公元 929 年的西兴地震为 5级,震中烈度为Ⅳ度,震中区房屋有损坏。但未曾有有关地面水平位移、错位及地裂记载。根据浙江省地震部门资料,上述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全新世(Q 4) 无构造运动,地震总的活动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拟建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区,区域稳定性较好。总体上,本场地作为拟建项目的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4 第 2章工程场地概况拟建杭州市地铁 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站台中心位置位于杭州市下沙二号大街(东西向)、五号大街(北端)和文泽路(南端)三路交汇处。车站主体部分位于二号大街上(车站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本站所在的二号大街为下沙主要街道, 为现状 30m
杭州市地铁1号线Ⅰ标段文泽路站 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