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明上河图与京城风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明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中第五气候转暖草木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时即为清明。清明前后,气候会逐渐转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将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古人根据天道运行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以顺天地之变、与天地合德。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则五谷不绝,道理就在于此。节,是用竹节作比喻,分茎长叶的地方,也是关键转折的时刻,节与节之间自成体系又彼此连为一个整体;人体有十二节,天亦有十二节、十二辰,这是天道。气,乃天地之气。气是根据时间在运转的,不同的时间的气的运行是按照时间给定的规律在运行的,那么,专门人士就根据星象变化来定时节。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是不会观星象,二是气象万千却是无形的,一般人不能够看到气的运行,那么据此对应太阳的位置在一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个点对应一个节气,现在用这个点所在的那一天来代指。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人们从种庄稼到一切作息都遵照天地之道。
 
清明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天地清明,此时,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会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形声字”清”从水青声,青是东方的代指,代表东方的天神。照临四方曰“明”。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时,是清明节气的开始。《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护下流亡国外。有一天,他们在山里迷了路几天日夜没吃,重耳饿得再也无力走动了。介子推只好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吃完后问肉是哪来的,介子推告诉说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他把流亡时期跟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進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于是,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去搜索,但是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要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寒食禁烟火清明插柳条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令全国百姓

清明上河图与京城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