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并且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索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解题规律,并能解决相类似的实际问题。
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示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份学案、每组准备火柴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幸福拍手歌》吗?咱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师生同唱)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劳动,在它身上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想了解吗?现在举起你的右手,你会得到哪个数字呢?(5)老师也得到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老师说的数字指的是什么吗?(对了,就是手指间的缝隙,也就是间隔)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3个手指有2个间隔。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间隔”(课件展示)这是人民大会堂的石柱,中间有间隔;这是学校大门口的铁栅栏,中间也有间隔;这是家里的楼梯,中间也有间隔;还有同学们排队做操时候中间也有间隔……
2
在数学中,我们把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称之为“植树问题”,今天的数学广角,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就是植树节。植树可以绿化环境,保护大自然,所以今年呢,我们学校计划在一条小路上植树,看看都有哪些要求(课件出示)。
介绍: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理解题意: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2)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把你的算式填在老师课前发放的学案上。
(3)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 20 +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 20+1=2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老师有个办法:咱们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看看一共能种多少棵,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来,我们一起动手吧!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1)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
植树问题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