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人们“知道”它、也拥有它,
会不会珍惜它?
能不能长时间的保有它?
但
健康
不仅是“必须”,还要“长久”、“持续”
保健的意识:观念 意向 动机 兴趣 责任
相应的技能、技巧:倾听倾诉 日记笔记 时间管理
良好的习惯——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不健康
去个性化
人际敏感
偏执
烦躁
抑郁
职业倦怠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
2011年7月
喀什师范学院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1946年):
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吃的好
睡的香
工作有劲头
日子有盼头
世卫组织,1985年,健康标准
身体好
1)吃的快
3)说的快
5)便的快
2)走的快
4)睡的快
心理好
1)良好的个性
2)良好的处事能力
1)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个性
智力正常,
对人、对事有稳定的态度,
及较一致的行为反应
处事能力
重视现实,控制情绪,解决问题
悦纳自己,
接受他人,
沟通顺畅
人际关系
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