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作业的改革
2011年衡阳市语文学科参评论文
参评论文
单位:石鼓区五一路小学 作者:张卢瑶 手机:**********
邮箱:410686618@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二、向思维开放,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语文教学要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机械作业”――以思激活
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的指导的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死抄、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抄写中的思维参与
“抄写”可要求学生的“思”贯穿于始终:写前,读一读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联系,以记住字音;写时,看一看字形,想一想书写的技巧,以揣摩形体;写后,记一记笔顺,想一想字形的组全,以记住字形。这样,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养育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
(2)、背诵中的思维参与。
背诵可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力求思维参与。一是看一看:初读概览,整体把握内容;二是理一理: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三是找一找:默读课文,画出顺序标志;四是想一想:轻读课文,还原语言形象;五是记一记:读后静忆,回忆背诵内容。这样就能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把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2、“灵活作业”――以思求实
“品词析句、用词选句、读写结合”等灵活作业中的思维训练比较明显,但须讲究训练方法,以保证活中求实,实中求效。具体可要求学生品词析句要双性聚焦,用词造句须打开思路。读写结合能选好内容。
三、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
课程改革呼唤作业的开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