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语二组 杜雪苇
教学目标:,会写11个生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1、谈话引入
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而作者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1)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要怎么样过小溪?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3)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四、交流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多音字:行)
(2)引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5)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体会画面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的美,会永远留在作者、留在我们每个人心头!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品味吧.(精品文档请下载)
六、作业:本课生字词
板书: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石图
背老人过石图
搭石教学反思
小语二组 杜雪苇
《搭石》这篇文章,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
杜雪苇《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