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LT
2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什么是“三农”?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形成原因
农业的基础地位、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问题是什么、解决对策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变化的特点,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
“三农”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3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一)“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
首先,“三农”问题不解决会影响社会稳定。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其次,三农问题加剧了我国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的现实矛盾。
(二)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二,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成败的大问题。“三农”问题,首先关系到改革的路线和方向问题;其次,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和解决方式决定市场化改革的速度问题;再次,“三农”问题解决的不好,将会增强改革的难度;最后,“三农”问题解决的成本决定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所以,“三农”问题是对党和政府改革总路线的一个考验。
第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一是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占大多数;二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十分艰
4
三农问题
5
三农问题
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农业技术装备的改善,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但同时,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大多数地区只能实行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基础设施有改善,但是仍然非常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在现有农业技术条件继续提高粮食单产以及生产率面临严重挑战。国家采取的一些有效的农业政策没有落实到实处。
要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要解决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二,立足科教兴农的战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研攻关和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第三,推动农业对外开放,自发地与市场接轨,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第四,完善农业体制,加大政策、财政的支持力度,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此外,农业的法制建设,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
7
三农问题
农民
农村建设的深入,税费制度的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农民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农民问题主要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增收两个问题
第一,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据统计,,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同时,仅有5%的农民接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这些都成了建设新农村的障碍。
第二,负担重,收入增长缓慢。虽然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农民的隐性负担如教育、医疗、养老负担加重,而生产生活资成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降低等因素又进一步致使农民增收减缓。
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方面考虑
第一,最根本、最迫切的是将更多的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发展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全面加强对农民的
三农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