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象征着什么.doc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1 / 5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篇一: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由来
阴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呼 “仲秋 ”, 因此中秋节又叫 “仲秋节”。
中秋节发源的另一个说法是:阴历八月十五这天恰巧是稻子成熟的时辰,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传说有好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向来流传在民间。唐朝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观月联系起来,极富浪漫色彩。中秋节正当秋分,太阳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天高气爽,明月当空,固有观月与祭月之风俗。
采访中,市民高先生告诉记者,每年中秋节当天,他们全家都会到奶奶家过节,在这日下午,家人就会在院内摆放好桌子,上边摆放
各种的水果和月饼,以此来祭月。 “我从小就听爷爷说,在八月十五那一天夜晚,把月饼放在月亮下,若次日发现月饼少了一块,那就证明月亮上的神仙到达你家,会保佑你家安全的。此刻长大了,我
才理解,那都是爷爷给我编的故事,其实祭月不过一种风俗。 ”高先生说。
除了观月、祭月风俗外,在中秋节这日还有燃灯、猜字谜、吃月饼、喝酒等风俗,依据各地的民俗习惯,他们中秋夜这日的风俗也会不一样。不论是哪个地方的民俗,中秋节这日他们都会吃月饼的。在节日当天夜晚,一家人会围在一同切月饼吃,以此来象征着中秋节的团聚。
中秋之夜,月色洁白,先人把圆月视为团聚的象征,因 此,又称八月十五为 “团聚 节”。从古到今,人们常用 “月 圆”、“月缺 ”来形容“离合悲欢 ”,旅居异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望深情。唐朝诗人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土 ”,杜 甫的 “露从今晚白,月是故土明”,宋朝王安石 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 ”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观月是节日 的重要风俗。古代帝王有
春季祭日,秋季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
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为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观月的民俗在唐
代极盛,很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朝、明朝、 清朝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观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到现在遗存着很多 “拜月坛”、“拜 月亭 ”、“望月楼 ”的遗迹。北京的 “月坛 ”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
修造的。 每中间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此刻,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民众观月游玩活动所代替。
月饼的由来
月饼是中秋当天必备的一种美食,它象征着团聚,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月饼有多种叫法,小饼、团聚饼、胡饼等,是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从古到今,这类做法向来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据王教授介绍,月饼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早在殷、周期间,有
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 ”,它是我国月饼的 “鼻祖 ”。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
料,这时便出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