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因为它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这种伦理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伦理道德,区别于其他民族宗教性的伦理道德。宗教性的伦理关注人性的伦理,不太注重人的民族、国家、或者社会地位等。只要你是人,它就关注你,关心你。相比较而言社会性伦理就存在一个问题。它是根据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来确定伦理。
例如,中华民族特别重视家庭,所以家庭伦理在中国表现的极为突出,尤其是孝的观念。其他民族中不能说没有孝的行为,但是没有这一套关于孝的伦理思想。再一个表现就是忠。忠是中国传统政治特有的政治伦理。忠和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两大体系。一个是家庭伦理体系。一个是政治伦理体系。过去没人这么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先谈一下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
这个“伦”,实际意义相当于“轮”。直根系植物都有年轮,人也有人伦。人伦的“伦”是仿造植物年轮引申出来的意思。人伦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周边扩散的,一圈一圈的人际关系。按现在法律的继承法来讲,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说的就是人际关系。实际中国传统的伦理,不像法律有明文规定。但是它时时刻刻存在,而且很突出地存在。
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像水面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所以中国人际关系是有亲疏之分的,和西方的人际关系不一样。西方人不是这种波纹性的一圈一圈的扩散。他们认为人和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是中心)。中国人伦关系的亲疏,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一个家族里讲“五服”,五服之外就血缘淡了,死了就不必为他服丧。这样就造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关系。这是中国伦理的一个特点。
理,(纹理。本意指是玉的纹理,和轮的意思类似。)进一步引申为道理。任何事物之间都含有一个理。理就是人际关系(之间所蕴含的亲疏关系)。
道,就是路。我们日常行动都必须按照某一条路去行走,不可以随便乱走,这就是所谓的规范。也就是说我们日常行为本身就是有规范的。一旦我们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我们所有的行为实际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带有社会性质的行为。举个例子,小孩子可以随地大小便,但是成人就不行。小孩子社会化不强,身上自然人的特性比较多。成人更多是一个社会人,要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
德。宋代儒学大师讲,德者,得也。德就是心得。你坚持了道德,会使你精神上富有,使你心灵有所得。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宁可吃亏也要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呢?这就是道德的作用。举个例子,骗人可以获得钱财,但是如果你有了道德,即使再容易受骗的人,你也不会去骗。再如,路边有人放了东西,你可以顺手拿,但是你为什么不去拿呢?你要拿了之后反而会觉得心有所失,不拿,反倒心有所得。人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所得,所谓心安理得。
伦理和道德又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从广义上讲,伦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伦理。但是如果细分的话,它们二者是不相同的。伦理一般是相对客观化的一个概念,例如,家庭伦理是相对家庭这种关系的一种客观(存在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性的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判断性)。例如,一个人品行不好,你可以说他不道德,但是不能说他不伦理。
伦理和道德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人需要伦理和道德?自然界其他动物,有些也可以说是有伦理。比如鸽子,如果两个鸽子恋爱了之后,你拿走一只,另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