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 文 具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 周健双
说教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对人民币都有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两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在谈话中导入,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说学法
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每4人一组,小组活动讨论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和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师:你们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如买文具等。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借助谈话,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民币,并初步揭示人民币的功能。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硬 币
纸 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出示小面值的人民币,提问:你们认识哪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二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先独立认识,再同桌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人民币的分类和单位
元:
角:
分:
师:你们能把人民币分一分吗?在组内分一分,分好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后,结合学生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板书。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先将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在分类中又很自然的引出人民币的单位,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民币。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
问:我想买一支 ,需要1元钱,要怎样付钱呢?
1元=10角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怎样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问:我想买一块 ,需要1角钱,要怎样付钱呢?
=
1角=10分
小组讨论怎样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通过购物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主要是巩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
小组讨论
买文具(周健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