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西航三小 石青莲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回顾教学过程,有三点可提之处:
其一,精心设计导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充分地调动自己内在的潜能。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我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导语:院子里有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出示课题),它们两个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它们说起话来啦!想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吗?那说竖起你的小耳朵。这样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而且与课文内容的童话色彩相符合,起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
其二,注重学生的读,读中理解内容。《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理解的主要手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的段、句、词,引导学生反复地、多种形式地分层次阅读文本,对比,我这样安排程序:初读,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又什么不一样?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然后品读,勾画的句子。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找出来读一读。赛读: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最后,分较色读,。这样,通过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其三,引导议,议中明白价值取向。怎样看待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读中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小枣树,不喜欢小柳树。(看不到小柳树的优点)为了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我引导学生从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