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习惯决定企业执行力
多年来,笔者一直与许多的创业阶段的企业家保持了很好的友谊,在佩服他们敢于创业的勇气的同时,也很为他们担忧:有太多的他们只是凭着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冲杀江湖。所以,很想在管理上帮他们一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近期的几篇文章。本文主要想谈谈企业老板的一些习惯对于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处于创业阶段的老板们(一般情况,这时老板自己就是企业的老总)提供一点参考,同时也给刚担任企业中高层干部的职业经理人们一点建议。
老板的习惯形成企业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影响制度的执行,是优秀企业唯一不可以复制的部分,对于企业执行力的影响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下面这些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一些的好的习惯。
一、不要过分追求100%的完美:
很多人都喜欢说一句话: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然而,过分追求细节却要以速度为代价。
为得不到100而放弃,结果却是0,若干成功经验告诉我们:﹥0。笔者见过许多执行力比较差的企业,由于领导过分挑剔,下属经常无所适存,导致公司许多事情无人敢于决定,每个人都在为尽量满足老板的完美要求而行动,有些事情就干脆放弃不做,给企业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对于处于初创时期的您,当您感觉您的企业执行力比较弱时,请您思考一下:是不是您有“过分的追求100%的完美”的习惯。
建议大家根据以下原则来行动:“让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出现有情况下我们认为最正确的决策,让我们100%的执行我们的决策”。
二、不要过分迷信自己是圣人:
笔者与某企业的王总是多年的朋友,前几天碰到一起聊天,几年不见,才30多岁,正当壮年的王总,已经华发早生。说起各自的工作,王总的感觉是下面的人很不得力,凡是公司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不盯紧一点,肯定很多事情会出问题的,所以,自己每天都很忙,基本就没有休息与放松的一刻。
平时观看很多创业阶段的老板都是有这个习惯:自己一手做起来的企业,由于多年的摸索,基本上公司的各个方面都多少懂一点。对于别人的决策,总觉得不太放心,于是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参与、自己决策,成为什么都懂的圣人。请来的职业经理人基本属于参谋的角色,久而久之,职业经理人都成为被动的顾问角色。老板也就成了公司最累的人。并且基本结果是:企业稍微大一点,就处处出问题,经常救火。有很多老板都戏称:我们企业是经常保持一种战争状态。
个人认为,企业的老总更多的应该是制定战略、建立制度、培养队伍、监督执行,而不是每件事情都要亲自参与决策。感觉自己不是圣人,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会使自己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会大大提高组织的执行力。
三、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
初创阶段的企业,包括很多发展阶段的企业,都不喜欢做计划,不用说长期战略规划,甚至是年度计划、月度计划,都不愿意做,还自我安慰: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对于这种现象总结为:初创期企业的计划缺失。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预先做好了安排,有了准备,有了计划,才能把事情办好,明确了奋斗目标,有了具体的工作、活动程序,也就有了监督检查的依据,这样可以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也就可以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使工作、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影响工作,办不好事情。
为了组织能够提高执行力,老板就要带头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这样,下面
老板习惯决定企业执行力(doc 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