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岩松:面向城市的未来.pdf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岩松:面向城市的未来 15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责编/
王丽敏版式/
游扬 Email:
bjrbfukan@
电话:85202848
马岩松:面向城市的未来
李祥
色彩”,征服了研究生马岩松。“我隐约觉得,我喜欢
比约定的时间来得早了些,我随便在马岩松的地盘转了转。这一天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在东城区板桥南巷的人感性的、自然的设计理念。扎哈的设计超越了建筑的
民美术出版社大院里,西面的小楼看上去也就更整洁。马岩松的MAD建筑事务所就在小楼二层,特意留下了上世纪的墙范畴,超越了功能、结构等基本要素。她画自己理想
面,没有粉刷,没有装饰,或者说唯一的装饰就是历史的痕迹,与现代风格的办公室相映成趣。透过二楼的窗户,可以看中的世界画了20年没有被接受, 这种艺术家的特性
很吸引我。”
到东侧的办公楼上独独辟出的小阳台,独独开了些花,五颜六色,让人不禁联想,是否是对面邻居的馈赠。事实上,扎哈确实没有像小时候的国画老师一样
在两层还算宽敞的办公楼里,来来往往的人中,其他肤色的外国人更为多见。2006年,MAD建筑事务所在加拿大多教马岩松设计的条条框框,而是将一个建筑系的研究
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里中标“梦露大厦”设计,马岩松成为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生引入到了艺术层面。
师。随后,几乎所有介绍马岩松和MAD的文章,都会提到“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的称号。事实上,在那之后,马岩
松和他的设计团队一直都没有间断与国际建筑设计师的交流和切磋,不断在丰富其“高密度城市中的自然”这一理念, 一个城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直到成长为现在的“山水城市”。让建筑隐藏在环境里,或者成为环境本身,构成一个城市的山水画,最终成为生活在其 4
中的人们的精神家园。一个38岁的设计师站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对城市的未来进行着一种因年轻而大胆的尝试。今年5月,纽约世贸中心1号楼塔尖的最后一部分
身后的玻璃门缓缓打开,站在门后的马岩松,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态度谦和。定睛看他:略微有点胡子茬儿,红色勾完成安装, 使该建筑的总高度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
1776英尺(约合541米),成为西半球最高建筑。在这之
边的黑T恤,双肩包,手里拿着本英文书。没有新潮前卫的打扮,如果在街头,你也许以为这是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前,世贸中心旧址上重新建起了一个广场,其中包括
两座寓意“反思”的水池。
新的世贸大楼在马岩松看来是一种倒退: 市民
天天都会看到这个纪念碑, 两个水池如深渊一般铭
记着这座城市的痛苦。“这是非常不适合这个城市以
及整个时代的气质的。对于纽约而言,最好的纪念就
是发展。”
2001年8月,马岩松还在纽约实习,利用休息时间
走进了世贸中心双塔参观。不到一个月,911恐怖事件
震惊了全世界。关于911之后,世贸大楼何去何从的问
题摆在了世人尤其是建筑行业面前。一时间,原址重
建、另建、重新设计等等争论喋喋不休。
“其实911是一个有关政治、种族、恐怖等很多因
素的事件。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些因素都没有
很多的经历和体会。我只是认为,这对于纽约来说是
个机会:纽约甚至美国将来会怎样?”
顺理成章地,重建世贸大楼就成了建筑系大多数
学生的毕业选

马岩松:面向城市的未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6250840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