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同行:转型调整决定未来格局 2014 年 11月 05日 13:38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吕彩霞转型调整决定未来格局——外资同行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转型路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差距有多大?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如何才能更好融入中国市场?面对汽车产业的新一轮调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如何转型?在 2014 年武汉全球汽车论坛上,来自李尔、法雷奥、德尔福等外资零部件老总就这一系列话题展开了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未来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洗牌已经不可避免, 未来市场的格局, 取决于不同企业的转型调整力度。外资应进一步深化本土化进程, 本土零部件企业则急需提升技术实力和全球供货能力。■本土企业技术短板待补齐李尔公司亚太区总裁 Jay K. Kunkel 认为,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机械加工方面的能力确有提升, 但在汽车电子、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差距超过 5 年以上, 如果不尽快缩短这一差距, 作为技术的主要来源, 本土零部件企业在这方面的整体差距,未来也会影响到国内自主整车企业的发展。 Jay K. Kunkel 认为,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企业的技术发展落后一代,追赶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此外, Jay K. Kunkel 还认为,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客户资源上也有先天的弱势。“本地供应商, 与国外优秀的供应商之间竞争实力上的差距,首先源于他们网络渠道上的差异,而不是设计和工程能力上。” Jay K. Kunkel 认为, 缺少全球客户资源和供货经验, 是大多数中小型规模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先天缺陷。这样的企业即使能够研发最顶尖的技术, 但由于缺少全球性的合作网络, 也很难将技术迅速应用投放到市场。不过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对此显得更为乐观。他认为:“国内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正从简单的模仿到自主开发, 而且发展速度很快。未来在很多领域与外方的差距会很快缩小。”■外资继续推进全面本土化不过, 在这次讨论中, 话题还是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上。中国市场的发展很快,需求变化也很快。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战略调整的重点就是更加贴近市场, 倾听需求变化,快速反应。法雷奥中国区总裁毕诺透露,目前法雷奥业务中 27% 的订单来自中国。中国是法雷奥全球重点市场,“下一步我们希望利用法雷奥全球的研发中心网络在中国研发新技术,成为真正的本地化企业。”他表示。与法雷奥致力于将技术、工程能力的本土化相比, 李尔和德尔福的全面本土化进程走得更快。 Jay K. Kunkel 表示, 在李尔集团中, 亚太区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的一个部门, 并在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亚
外资同行:转型调整决定未来格局2014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