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页,本课件共58页
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手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灵枢·经脉》)。
第二页,本课件共58页
【经脉循行归纳】
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循喉咙、入上齿。
外行部分:
头部:起于目下承泣穴,沿鼻外侧夹口环唇,经下颌角前上耳前。循发际至额角头维穴。
颈躯干下肢部:自下颌角前下颈前,循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沿大腿外侧前缘,过膝膑外侧,循小腿外侧前缘下足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历兑穴。
第三页,本课件共58页
走向:头→足
循行要点
路径
①鼻旁面周前额支
②大迎属胃络脾支
③缺盆二侧线气街支
④幽门股胫外前缘次趾支
⑤三里中趾外端支
⑥足背大趾内端支
脏腑器官联系:属胃络脾与鼻、耳、上齿、咽喉联系
体表有穴通路分布
①起止穴:承泣、历兑
②头颈部分布:目下,面周,颈前
③躯干部分布:胸腹第二侧线
④下肢部分布:外侧前缘,次趾外侧
交接关系:前于鼻旁迎香穴接手阳明经,后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足太阴经。
第四页,本课件共58页
【病候归纳】
外经病:官窍病:目疾、鼽衄,齿痛,喉痹
肢体病:口、颈肿、乳病、头胸及下肢外侧
前缘诸病症
内脏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热病、发
狂
第五页,本课件共58页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概述】
穴数:本经一侧45穴,左右对列。
分布:头面部分布12穴,胸腹部分布18穴,下肢外侧前缘与
足部分布15穴。
特定穴:
五输: 井—历兑 荥—内庭 输—陷谷 经—解溪
合—足三里
原、络:原—冲阳
络—丰隆
郄: 梁丘
下合穴:胃—足三里 大肠—上巨虚 小肠—下巨虚
募穴: 大肠—天枢
(注:特定穴中,足三里即是合穴,又是下合穴。)
第六页,本课件共58页
chéngqì (ST 1)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仰卧位或正坐位。两目视前方,当瞳孔正中点垂直线经过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的水平线相交点取穴。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眼睑动。
②口,面肌痉挛。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任脉交会穴
第七页,本课件共58页
* Sìbái (ST 2)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两目视前方,瞳孔正中点直下,当眶下孔处,按之有凹陷处取穴。
【操作】~;或沿皮透刺睛明;。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眼睑动,近视。
②面痛,口,胆道蛔虫症。
③头痛、眩晕。
第八页,本课件共58页
颅(前)
颅(前面观)
第九页,本课件共58页
Jùliáo (ST 3)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取法】正坐或仰卧。两目正视当瞳孔正中直下的垂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操作】~。
【主治】①口,面痛,齿痛,鼻衄,唇颊肿。
②眼睑瞤动。
【特定穴属性】足阳明、阳蹻之会
第十页,本课件共58页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