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铅中毒的营养学控制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
CONTENT
一、铅中毒现状及相关概念
二、铅中毒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三、铅的来源
四、铅中毒的营养学控制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
当前,中国居民铅中毒问题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群体铅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铅中毒流行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膳食铅摄入量过高
一、铅中毒现状及相关概念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1页
铅中毒事件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儿童,也有部分铅作业工人。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以下6个特点:
①儿童机体代谢旺盛,对氧需求量大,单位体重的通气量较成人大,故吸入铅量更多。
②铅在大气中多积聚在离地面75~100 cm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
③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单位体重摄入食物量多,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铅量相对多。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1页
④由于行为发育上的特点,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而使环境中铅更多地通过手带入口而进入消化道。
⑤儿童胃排空较成人快,在胃排空状态下,铅的吸收率会增加。
⑥年幼儿童咳嗽-除痰功能不健全,易将呼吸道较大颗粒吞入消化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
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常以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的流行率(即血铅超过10μg/dL的儿童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来反映。近年来国内有关研究结果列表如下: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1页
临床上用于评价体内铅负荷状况的示标是血铅(Bpb)水平,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
铅负荷指标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1页
根据血铅水平分为5级:
Ⅰ级,Bpb<10μg/dL,本级为相对安全的血铅范围,不需临床处理。
Ⅱ级,10μg/dL≤Bpb<15μg/dL,为无症状铅中毒,又称轻度铅中毒。应经常进行血铅测定,动态监测血铅水平。
血铅水平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
Ⅲ级,20μg/dL≤Bpb<45μg/dL,属中度铅中毒,应在1周内复查血铅。
Ⅳ级,45μg/dL≤Bpb<70μg/dL,属重度铅中毒,应在48小时内复查血铅。
Ⅴ级,Bpb≥70μg/dL。属极重度铅中毒,应立即复查血铅,如获证实,应立即收治入院。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
铅的代谢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1页
铅中毒的营养学控制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